光阴似箭飞,时光如电闪,转眼间2015年就结束了。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我们积极响应全国宗亲总会提出的“一、三、五发展纲要”,在2014年的基础上,在中华唐氏总会的指导下,在全川广大兄弟姊妹的积极支持与参与下,紧紧围绕“建机构、编族谱;建家风、育英才;献爱心、济危困;修宗祠、祭先祖”的工作思路,开展了组织走访,联络宗情,召开会议,建立组织,收集资料,编修谱书,建祠修坟,建规立训,整肃家风,孝慈友爱、扶贫济困等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一年工作回顾
(一)、兴教办学、培养人才,甘当铺路石
宗族的兴旺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为了提高唐氏家族的人口素质,部分县的唐氏宗亲为人才的培养走出了一条新路。
大英县的唐明国宗亲投资6800万元创办了一所在当地很受欢迎的“双语学校”。这是一所集学前教育与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于一体的民办学校。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余人,学生主要来自周边乡镇及城区,90%以上属留守学生。自创建以来,将“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创优质特色民办学校”作为办学宗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把“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转化一个差生,拯救一个家庭”为己任。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实行准军事化、全寄宿制管理,营养配餐制,校车定点接送,小班化教学,周末托管,突出双语特色。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坚持以德树人,注重学生的品行修养,强化学生的习惯养成,重视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训练。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本,借鉴国内先进教育思想,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内涵软件工程,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城乡人才培养机制。应教育部所属中国教育报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特邀,校长唐明国曾经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民办教育论坛”大会。大会授予该校“中国民办教育特色学校”证书、奖牌、奖章,还被列入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联盟”理事单位。为了唐氏宗亲的子女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唐明国宗亲专门为唐家人作了一个公开承诺:“我是唐氏后裔的一员,理当积极响应号召。我在大英隆盛举办的国志双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高端优质民办学校,愿意为唐氏宗亲的子女提供优惠就读的帮助,以此为唐氏宗族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具体优惠办法如下:一、所有唐氏宗亲的子女来我校就读,一律享受我校内部教师子女学杂费减半的同等待遇;二、对家庭确有困难且孩子又品学兼优的,通过测试符合标准者,还可减免生活费;三、对凡从我校毕业升入重点高中、大学的唐氏宗亲子女,还将给予持续跟踪支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很受族人尊敬和拥护。
蓬安唐氏分会牢记中华唐氏总会的宗旨,为了培养家族人才,从2014年9月起在蓬安县白玉明德小学创办唐氏精英培育学校。学校现有唐氏子女225人,4个班。他们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密切配合,“联姻搭台”,主动作为,借助全国联宗修谱的契机,对全县唐氏后代进行家风、家规、家训的教育,培育爱家爱族热情,争做有用人才。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大力开展“铸魂、育苗、朝阳、关爱”等文化教育工程,并逐渐辐射全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培养唐氏子女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弘扬了民族和宗族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为唐氏文化续写了新的华章。现已逐步辐射全县。
大竹县的唐登川宗亲三年前开始接触中华传统文化,自费多次参加中华传统文化论坛讲座的听课。通过学习,他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非常优秀,自己受到的教育很大。他认为这么好的录像教材很有必要要向社会大众宣传,特别要在唐氏宗亲中宣传。于是在县城中租了一个店面,买来影碟机、投影仪,免费为社会大众播放中华传统文化论坛讲座的视频录像。让很多人受到了教育,挽救了很多人和很多家庭。后来他又把六十多套光盘在唐氏宗族中发放,让更多的唐家人受益。他说:“全国唐氏宗亲总会提出的‘一、三、五发展纲要’,第一条就是重视人才的培养,抓住了关键。这充分表达了所有族人的共同追求和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让所有族人都来学习传统文化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看这个视频录像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快的捷径,只有思想观念改变了,道德素质提高了,综合素质提高才有实际意义”。在他的影响下,四川分会的多数领导都观看了这个视频录像,一致认认识到把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唐氏文化结合起来,教育培养族人的意义重大。看了之后都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震撼。目前他已经赠送光盘近200张,并且正在争取把更多的光盘赠送给唐氏宗亲。
(二)、扶危济困、帮贫助弱,彰显宗族情
为弘扬唐氏宗族的传统美德,汇聚爱心,传播友爱,助人为乐,回报宗族,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奉献精神,实施扶弱济困、救急解危的帮扶项目,为国家分忧,为宗亲解愁,帮助因各种客观原因造成的特困家庭和特困学生以及有重大社会贡献的唐氏宗亲,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扶、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和鼓励,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宗族传统,彰显“血脉紧相连,宗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教化育人,共建和谐家庭、和谐家族,促进宗族共同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2015年6月四川唐氏文化研究会向全川唐氏宗亲发出了“建立四川唐氏爱心基金”的倡议,并制订了四川唐氏爱心基金会章程。旨在通过众多宗亲的爱心捐助,能够帮助部分因客观原因造成家庭极为贫困的唐氏宗亲和特困学生,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以帮他们的特困之需。一旦哪家遭受天灾人祸或是遇是急难险贫,唐家人会伸出友爱援助之手。
2015年9月2日凌晨,成都市十陵镇太平村一居民房突然起火,唐小平一家四人全部烧伤住院,各地唐氏组织机构迅速作出反映,发出捐款倡议,在全国总会领导们的大力关心和所有唐氏宗亲的支持帮助下,短短十来天时间,就筹集到了治疗资金24多万元,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不仅如此,很多唐氏分会还发来了关怀备至的慰问信,很多宗亲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关心和牵挂。使这个陷入绝境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2015年11月6日,天降大雨,四川宣汉的唐国绪宗亲因老房年久失修而垮塌被掩埋受伤。造成重度昏迷,身体多处骨折,伤势严重,被送进宣汉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当捐款倡议发出后,全国唐氏宗亲总会高度重视,积极带头,各地宗亲纷纷响应,慷慨解囊,涌跃捐献。短短几天时间,共收到各类捐款47000多元,帮助这个极度困难的家庭走出了困境。
根据全国总会在宗族内部开展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进行帮扶的精神,四川宗亲唐闻(成都川盛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振荣(四川华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唐贤敏(中康福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分别各出资20万元、10万元、6万元与唐中华(四川宜宾战友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捐赠3000元。他们积极响应,主动代表四川为全国总会共筹集资金36.3万元,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今年8月,全国总会对四川非常关心,按比例为四川返回了助学金额,并将四川分会报批的贫困学子给予了最大照顾。我们立即将此帮扶款对15名大学生进行了救济帮扶,有的还是分会领导亲自送上门的,既带去了爱心善款,也带去了“唐家人”的关怀和温暖,让受助家庭感激不尽,这在各地宗亲中收到了极好的反响。
绵竹市分会会长唐运峰从2000年开始就从事慈善捐赠。对贫困儿童王申琴捐助了16年,每年3600元;捐助贫困学生赵雪萍7年,每年3600元;捐助贫困大学生袁朝刚4年,每年5000元;还长期扶助两名不沾亲带故的老年人(龙传金、尹表婶),一是每逢节日就去看望,二是经常给他们拿钱送物。初步计算,16年来,唐运峰所作的捐赠达到了16万多元。
四川商会会长、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祥华从1995年公司开办起到现在,为各项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捐赠以及无偿投资达2000多万元。
遂宁市宗亲向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共捐出了25万余元。
这一份份善款捐赠凝结着唐氏宗亲的一颗颗爱心,体现了我们天下唐氏血浓于水、骨肉相连的宗族情怀;体现了天下唐氏团结友爱、患难与共的家族大义;体现了唐氏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危济困、奉献爱心”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总会领导和家族组织的温暖;鼓舞着家人们增强了战胜一切灾害和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无比强大的家族力量,传承了家族更加团结、更加友爱、无私奉献的正能量。
(三)、组建机构,配强班子,找好领头人
四川分会2009年就提出了宗族工作的十二字方针“建机构,扩队伍,筹资金,修通谱”。首要的就是建机构,扩队伍。干任何一项事业,总要有人牵头,有人负责组织安排,并有一支队伍去具体实施,不然就是散沙一盘,就会一事无成。今年来,我们继续抓了各地唐氏家族机构的组建和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建立机构一般都是三个机构(文化研究会、企业商会、源流文化研究会)同时成立。新建市级机构的有遂宁市、达州市,加上原来建立的已有9个市级机构(进行换届的有3个)。成都市、德阳市、宜宾市正在筹备之中;县级机构新建的有渠县、达川区、华蓥市、越西县、盐源县、会理县、会东县、雷波县、遂宁市的安居区、船山区两区合并建立了遂宁区分会(进行换届的有9个);目前遂宁市县机构建立达到达到80%以上,只有射洪县正在筹备之中;达州市县机构建立达到70%以上,凉山州的县机构建立达到70%以上;还有普格县、岳池县、射洪县、富顺县、邻水县、威远县、大竹县等10多个县正在筹备之中。在建立市、县机构的基础上,乡(镇)村机构的建立也有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宣汉县13大宗支都建立了家族机构,全县54个乡镇都有联络点;营山县不仅层层建立了家族组织,而且还把《营山县唐氏通谱》编纂成功;达川区乡镇建立组织机构达到了100%;蓬溪县57个支系全部建立了家族机构;武胜县达到了80&以上;其它县、市发展势头也比较良好,开江县、万源市、广安区、华蓥市、资阳区、雁江区达到了60%以上。
通过各级组织的牵头,很多支系编纂了家谱、族谱。机构的建立和族谱的编纂以及家族活动的开展,对于挖掘和弘扬唐氏家族的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家风,树立优良品德:促进唐氏族人拥护党的领导,爱国遵纪守法,树立正气,抵制邪恶,走正道,成良才,传播正能量,提高唐氏人口整体素质;整合家族资源,发展唐氏经济,促使唐氏宗亲为家庭、为家族、为社会多做贡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如唐天标将军所说“修族谱在于激励后人,激励后人在于培养人才,人才兴则家兴族兴国兴”。
(四)、指导培训,编好家谱,建好“家”文化
从2009年起,我们一致注重各个支族、支系家谱、族谱的编写。因为这是各个族系的“根”和“命脉”所在,是“家”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编写县、市、省《唐氏通谱》的基础资料。为了使家、族谱编写比较规范,我们在2010年举办了一次集中业务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又下发了《中华唐氏通谱四川△△县(市、区)分卷编纂提纲》,对于帮助各地编写县(市、区)分卷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地分卷编纂水平。
岳池县、蓬溪县的通谱分卷于去年就编纂成功,营山县《营山唐氏通谱分卷》已经编纂成功,2016年元月2日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发谱庆典,营山县各个支系的谱书编写达到了70%以上;南充市的分卷已基本成功,计划明年正式出版;蓬溪县的57个支系全部编写了家谱;大英县的唐氏通谱已经编纂完成,正在组织出版,33个支系都编写了家谱;安居区、船山区两区合并编写的唐氏通谱已经完成初稿,72个支系中有56个支系编写了家谱;武胜县各个支族的谱书编写达到了70%以上;华蓥市、广安区达到了50%以上,广安区还专门组织一帮专业队伍深入各个支族、支系去指导编写谱书,时间长达两个多月。
宣汉县有13大宗支,其中有11支都编写了谱书,宣汉县的《唐氏通谱分卷》即将出版。万源市的通谱分卷基本完成,开江县的正在组织编写;
越西县的谱书已经编纂完成,正在出书,会东县的谱书正在编纂之中。
成都的唐其敬、唐定德、唐廷发、唐勇、唐旭民等人多年来不仅帮助成都周边地区的唐氏家族编写了很多谱书,还亲自参加了无数次的宗族活动。
到现在,据不完全统计,各个支族、支系新编写的谱书达到了800多支,加上之前的谱书有1200多支。还有很多正在组织编写中,还有的在重新编写本支族的谱书。也还有多个县、区的分卷正在编纂之中。
对于谱书的编写,我们注重了“家”文化、“族”文化的建立,把建立家族文化摆在了重要位置。把家庭教育、如何做人与家规族训紧密结合,把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家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紧密结合,把“家”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从源头上抓起,从理论上找到依据,从文字表述上进行规范。使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支族都有一套系统的、完善的、规范的、标准的行为准则。以此规范族人的言论、行为,促使“唐家人”走正道、成良才。
(五)、清明祭祖,建祠修墓,形式多样化
清明祭祖是每个家庭、家族必须进行的活动。近年来,随着宗族活动的不断开展,祭祖的形式、规模也在发生着变化。除了必要的挂坟、扫墓之外,有的支族、支系对祖坟进行维修。很多家族利用清明节的机会召集所有族人进行家风、家规、家训等方面的传统教育,表彰好人好事,树立先进典型,批评族中不守家规、不孝父母的不良之徒,使家族风气有了极大的改善。
宣汉县修复唐瑜墓是一项浩大的政府工程,更是唐瑜子孙的形象工程。计划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全部由唐瑜后裔出资和承办,计划投资80万元,已经投入65万。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已经迁坟墓11座(还有4座待迁),花费20余万,征地花了5.5万,恢复唐瑜墓所需要的的地宫、墩子、神道牌、牌楼、桅杆等材料已经备齐,用去24万余元。一期工程计划在2016年全部完成。
宣汉县还计划在南坝镇建一个唐氏家族总祠堂,规模约300平方米,除了正殿大厅之外,还要给每一个支系设一个活动小厅。
营山县鲜店乡唐高峰宗亲计划投资500万,已经投入380余万建了一座规模庞大、气势壮观、富丽堂皇让人惊叹的四合院家族总祠堂,现已初具规模。
广安区花桥镇的宗亲们为了弘扬家族传统,自筹资金200余万新建了一个三合院家族大祠堂,祠堂占地近6亩,建筑面积700多平方,有正殿、偏殿、会议室、学习室,配建了两个长排的文件柜,供家族摆放各种书籍、文件等等资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壮丽美观。捐款较多的唐利民捐了18万,唐启山捐了12万,捐款1万至3万的有很多人。
遂宁市建了两座宗族祠堂,维修了5座祖墓;
祠堂的建造其意义深远,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家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而且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是一个区域家族精神寄托、文化传承的集聚地。广安区、华蓥市、武胜县分别修了当地唐氏总祠堂。有的是宗亲筹资,有的是个人捐建,如华蓥市的祠堂是唐果宗亲投资60万兴建竣工,武胜县的祠堂是唐作银投资70万修建成功。……宗亲们借宗祠竣工庆典之机欢聚一堂,倡导本族宗亲要念祖念宗念先贤,同脉同心同奋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上以告慰我先祖,下以垂范我子孙。
(六)、扬名人威,继先祖志,共圆望族梦
唐甄是世界名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进步思想家和政论家。是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颜元同时齐名的五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从大巴山走出巴蜀走向世界的大哲学家,他是达州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他是达州人民的荣光和骄傲。唐甄的先世在明代是达州的显贵,是明朝朱棣的老师唐瑜的第11代孙。着有《潜书》,思想内容极其丰富,特别是其中的《柅政篇》,提出了“治民必先治官”的思想及治官的办法,在当前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唐甄的思想和著作是可贵的历史遗产,开启了以后资产阶级思潮的先河,对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都起过启蒙作用。唐甄,是唐瑜思想文化基因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唐甄唐瑜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既属于唐氏家庭,也属于社会,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资源。
作为唐甄祖籍的宣汉县唐氏宗亲,他们为了弘扬传承先祖的思想和文化,为了再振唐氏家族的声威,再树唐氏家族的形象,凭借唐甄在世界各地的影响的东风,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连续多年来积极向社会、各级组织宣传、推介唐瑜、唐甄的历史贡献,以引起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二是积极筹办成立达州市宣汉唐甄(唐瑜)思想文化研究中心;达州市唐甄(唐瑜)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都已成功);三是积极努力向上级申请成立省级唐甄(唐瑜)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正在审批之中);四是最近两年做了大量研究,得到了相关组织机构、院校、专家、学者等的大力支持、认可;五是最近两年每个月都有专题工作简报。通过他们的一系列努力,让人们重新认识唐甄唐瑜思想文化的重大历史、现实、未来价值,既是唐甄唐瑜后裔的分内之事,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担当。所以引起了各级政府和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市、县均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多次开展研讨和采风活动,理论研究和宣传成果丰硕,发展喜人。
通过开展宣传、弘扬唐氏家族名人效应及其思想文化,不仅使人们更加知晓、了解了唐甄唐瑜其人,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他们的思想,大涨了唐甄唐瑜的名望,大显了唐氏家族声威,大涨了唐氏家族志气,大大激发了唐家人的斗志,将会激励、鞭策唐家人更加发奋努力,更加奋勇向前,为圆百年望族梦而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