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清楚具体人物和事迹,在贵阳坊间普通民众都对曾经的三大家族津津乐道:高家的谷子、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寻古迹说名人系列在先后说过高家(高廷瑶和高家花园)、华家(华家父子和文通书局)之后,将通过实地走访、探寻古迹、采访当地人和专家的方式,以连续三期的篇幅来说说成山唐氏一族的故事,说说这个几代为官家学渊源的家族,和名儒名臣的牵连、隐藏百年的成山文化。而这些,要从乌当水田镇竹林村蔡家寨一处已经很破旧的大院说起。
破旧大院内的家族符号
蔡家寨,是乌当区一个布依族文化风情寨子,距离乌当区中心街道差不多20公里。由于近期贵遵高速公路在寨子附近施工,村前原本前往盘龙山森林公园的路一片泥泞,凹凸不平。
一路颠簸到达寨中,随便打听,很快找到唐家大院的具体所在。村口树荫下,几位休憩的老人手指向村中位置,“诺,就是那个坎坎上,坎坎上都是唐家的。”
顺着村中小道向上,不远处果然出现一栋老宅,数步石阶直通大门,门的一侧挂着小牌,简单介绍“唐家花园”。进入大院,院内为泥土地面,此处摆放着木柴、生活用具等等杂物,一眼印象较为凌乱。院子呈四合院,左边一侧被打开,和其他低矮房屋相连。其它三面房屋均为木质结构,三角屋顶,木柱、木梁、木门,泛着陈旧古老的颜色。除了几间还比较扎实的房间住着几户村民外,一些倒塌一边的房间已成杂物收容处。
尽管杂乱,在大院中依然还是有些“不凡”的东西:石头柱墩有漂亮雕花,院内保存完好的一处大门为镂空雕花,四扇镂空门窗上下各有扇形设计,分别刻着八个小字,按照村中老人指示的阅读顺序,八字为:一品当朝,禄位高升。
这八个字,在院内住户李兴发老人看来,就是说大院原主人的家族荣耀,更说明这个百年大院是唐家后人所建,是他们重要的家族符号。
牌坊背后已成月饼厂
李兴发口中的唐家,就是贵阳三大家族中“唐家的顶子”中的唐家,因世代在朝为官者多,被坊间以“顶子(顶戴花翎)”为主要标识流传佳话。其家族中的唐树义、唐炯在清朝末年仕途上颇有成就,亦留下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而在家乡故里,在蔡家寨人看来,唐家不仅留下的是这栋老宅,还有一些古迹足以让后代人一直对这个家族保存鲜活的记忆。
离唐家大院不远的位置,是蔡家寨另一处古迹。一面大牌坊靠街竖立,圆拱券门,中、左、右各有不同设计,很有上个世纪的建筑美。大门门头有方形位置,应为标清此处“姓名”,两边留有刻字门联的位置,但都已经被掩盖看不清楚具体字迹。只从右边残留的字迹艰难辨出“山远势如龙走”的残句。
在68岁的李兴发老人记忆中,这里是一处寺庙,老辈人说,是唐家人集资建设,供整个村村民祈福祭祀用。而如今这里却成了挂着食品厂牌子、正在赶做月饼的小厂房,除了残留的牌坊外,已经完全不是他童年所见的模样。
施工现场后的“唐家祖墓”
如今的唐家后代,都已不住蔡家寨,而在村民们看来,唐家人的根基还在这里。从寨子出去,绕过大段泥泞坑洼路,到贵遵高速的施工现场,一处山包上,是李兴发口中的“唐家祖坟”所在。
四坟并排,中间两坟封土明显更大更高,墓前杂草丛生,凌乱摆放着各种碎石。一尊动物石像掩藏在杂草中,由于头部位置已被破坏,看不清是麒麟还是貔貅。
一墓前有石龟碑座,碑已经不在,但李兴发很肯定这是唐家先人唐树义(与郑珍、莫友芝交好,曾被林则徐举荐,任湖北按察使率清军与太平军作战数十次,后因兵败投江自尽)之墓。
“我读一二年级的时候,多少认识点字,来这点玩,那时石碑还在,我认得出碑上写着‘树义’二字。”李兴发老人说,原来这处墓地还有不少石碑,但后被破坏只剩残片,这让他觉得十分可惜。
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从施工路面升出几根大水泥柱,工人正在现场加固。打听下来才知道,这是为保护唐家祖墓施工方特意为之。
唐家大院不远位置有一面大牌坊。
何以证明施工现场的大封土为“唐家祖墓”,除了李兴发老人的童年记忆显然不够,曾经在这里刻有文字的石碑残片作为证据显然更为有力。然而令老人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变迁历经破坏,这些石碑大多难以完整保存,只有一些残片现在被抢救性地保留,而保存的位置就在唐家大院中。
在破旧大院内一处隐蔽位置,唐家祖坟原先的碑文残片暂时保存在这里。一块长方形残片,刻着疑似唐炯(唐树义之子,曾于长宁败太平军石达开部,光绪间官至云南巡抚)的碑文,篆体古文,能明显分辨出“太子少保,云南巡抚”,还有郑珍署名的瘦体隶书,共有9块碑文残片。
另有两块较大的石碑,一块可以辨出“男树义奉祀”的字迹,疑为唐树义父亲墓碑;另一块较大,中间位置已被打孔破坏,但署名“兄唐炯”,疑为唐炯为其妹写的墓志铭。除了这些宝贝,在蔡家寨一带,还有唐家墓葬不少。关于这个几百年前就已经较为辉煌的大家族,村里人经常议论,即使对于具体细节仍有争议,但他们一致认为,唐家的历史已经不是一个家族的故事,也是这一片乃至乌当、贵阳的一段重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