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RSS订阅

唐家人的

权威信息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流人物 > 乡亲族贤

旷世善缘忆唐氏

p1_b0oS中华唐氏网

唐骥千、唐翔千在严家桥 唐骥千为唐保谦之孙,唐翔千为唐骧庭之孙、唐英年之父。0oS中华唐氏网

p2_b0oS中华唐氏网

羊尖镇严家桥唐氏工商业陈列馆0oS中华唐氏网

这里,给读者讲述一个穿越时空的赈灾故事。时间发生在80多年前,空间距无锡千里之外,主角是一批无锡善人以及无锡唐氏兄弟。 0oS中华唐氏网

那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华北、西北八省发生了一场史上罕见的大灾荒,地处中原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河南陕州地区(今三门峡市陕县一带)更是灾情深重。远在千里之外的无锡工商实业家紧急组织赈灾队奔赴灾区,全力拯救灾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上演了一出出殊为感人的义赈故事。这个慈善大剧曾经尘封了半个多世纪,随着近年来有关文物的重现,才使人们知道了无锡工商人士极不平凡的慈善往事,羊尖严家桥唐保谦兄弟乃至无锡唐氏家族的旷世善缘也随之浮出水面。0oS中华唐氏网

无锡善人赈灾豫西0oS中华唐氏网

据当时报纸报道,河南陕州地区连年大旱,继而爆发蝗灾,赤地千里。又逢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几十万灾民挣扎在生死线上。洛阳、开封等城市聚集流离失所、衣食无着的灾民约10万人,而陕县、灵宝等地因交通阻塞,更有数百万人坐困待毙。豫西大灾情传到无锡,立即引起工商实业家的高度关注。连续多年组织跨地区赈灾的无锡民间慈善机构立即作出反应,一方面派专人前往灾区调查灾情,一方面由无锡中国银行堆栈经理施襄臣主持,统筹策划募捐赈灾方案,向工商实业家和社会各界募集赈灾资金,组织力量分赴陕州各处设粥厂救灾。0oS中华唐氏网

整个陕州赈灾前后持续三个年头,自1929年初夏起,无锡慈善团体先后派出数批人员,在陕县南关、灵宝、渑池等地设立粥厂数十处,面向灾民施赈。1930年秋冬,针对蝗灾肆虐,无锡慈善家又一次组织陕州救灾,遇到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战火逼近才被迫撤回。等到冬天战事稍稍缓和,施赈者未等过年再度前往。艰苦的救灾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夏熟接上民食方告结束。0oS中华唐氏网

豫西大赈灾,是无锡工商实业家跨地区赈灾中规模最大、效果最显著、影响最广泛的一次。整个救灾活动救活的灾民数以十万计,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0oS中华唐氏网

主持赈灾的施襄臣历受无锡荣氏、唐氏等企业家的信任与委托。赈灾刚启动时,他大病初愈,身体虚弱,但仍然毅然前往,在灾区奔波,不畏艰险,布置一切,为整个团队树立了良好榜样。刚到灾区,棘手的问题接踵而来。战争时期,不时发生抢劫物资的事件。为了保证赈灾粮食的安全,施赈者把粮食集中到当地的土地庙中,并婉言谢绝了村民劝其住进家里的邀请。天寒地冻,大家就在地上铺满稻草,席地而眠。当时过路的部队经常借“施粥”的名义强拉壮丁,使得百姓听到赈灾的消息都不敢前来。于是,他们先挨家挨户地赠予食物,广而告之,后来领粥的饥民越来越多,粥施完时,他们会给一小碗大米,保证不让见到的人饿死一个,将无锡慈善机构筹备的米面衣物悉数发放给灾民。0oS中华唐氏网

施赈者之一过智修,为申新三厂供应科会计,他忠厚朴实,待人和善,又能吃苦耐劳,随队到达陕州后,他不知疲倦地忙碌在救灾第一线,又至函谷关和灵宝,开设粥厂,直到“五月熏风大麦黄”,救济队陆续撤回。过智修和何维周负责处理扫尾事宜,晚归了个把月。因为积年劳累,灾区缺医少药,患病不能及时治疗调养,1931年初夏当他最后撤出灵宝时,军阀混战又一次阻断了陕州至郑州的铁路,过智修在滞留洛阳旅店中急病去世,年仅37岁。 离锡前,过智修妻子觉得阴历年关将近,家中上有年迈婆母,下有11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自己又身怀六甲,实难支撑。过智修安慰说:“救灾如救火,早点去可以多救不少人命。此行大概到端午就能回家,家中只好辛苦你了!”行前,过智修为即将出生的宝宝起了名字:“生男叫瑞生,生女叫毓华。”不料,一别竟成永诀,义士客死他乡,小女儿从未见到这位大爱无疆的父亲。0oS中华唐氏网

当时,“无锡善人”不但拿出钱粮救助百姓,还派申新三厂棉花采办张润夫采购防疫药施放,并筹资重修文化故迹。施襄臣在赈灾之余,慕名前去祭祀陕州著名的召公祠时,发现该祠“墙倾栋摧,上无盖障”,毁于战火,于是“醵资鸠工”,重新修葺。事毕,请近代著名学者、时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的唐文治撰写《陕州召公甘棠庙碑》。文中不仅记叙了陕州赈灾之事,而且倡导陕州人民发扬召公敬德保民精神,不贪财物,不作盗贼,努力耕作,再歌甘棠。陕县所立的“无锡各善团春赈纪念碑”碑文载曰:“陕人感之,乃于古召公祠建功德林,以崇德报功也”。0oS中华唐氏网

唐氏兄弟力倡义赈0oS中华唐氏网

关于这段赈灾历史,《陕州召公甘棠庙碑》记:“1930年秋,无锡施永成〔即施永成〕膺溥仁慈善会唐滋镇〔即唐保谦〕、圻镇〔即唐申伯〕、华堂等推选,往赈于陕。” 《陕县志》有着同样的记载,“民国二十年三月,无锡红十字会,溥仁慈善会、公济会三团体,派过子怡、华博臣、李世德及曾在县施赈之何维周来县调查灾情,先申汇来赈洋一万元。在县境南关设粥厂一处,无锡各慈善团体派施襄臣、惠子刚携款增加县南关粥厂小米一百九十五包,并陆续施洋三百余元。此外,七区观音堂、二区会兴镇、四区张茅镇、五区菜园镇,复以万五千元,就近购买小米,分设粥厂四处。” 0oS中华唐氏网

这次陕州赈灾,一个名叫“溥仁慈善会”团体在其间出力最多,作用最大,而“溥仁慈善会”正是由唐保谦、唐申伯、孙鹤卿等实业家倡导设立的。0oS中华唐氏网

唐保谦(1866-1937),名滋镇,无锡县羊尖严家桥人,九丰面粉厂、庆丰纺织厂和利农砖瓦厂创办人。早年曾在钱庄习业,后帮其父唐子良经营春源布庄。1904年与人合作经营永源生米行。1920年4月,与蔡缄三等人集资在周山浜创办庆丰纺织厂,1922年建成,有纱锭1.48万枚、织机250台及1000千瓦汽轮发电机1座,以后逐年扩建。所产“双鱼吉庆”牌棉纱及“双鱼”、“牧童”牌平布很受市场欢迎,成为无锡七大纺织企业之一。这个“溥仁慈善会”就是由他和弟唐申伯发起和主持的。0oS中华唐氏网

说起唐家的灾赈行为,今天的人们已经知晓甚少。实际上,从晚清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唐家的灾赈行为有着集中和连续的表现,甚至形成家族效应,两个房支约三代人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0oS中华唐氏网

唐锡晋在其中建树尤多,独擅殊荣。唐锡晋,字桐卿,无锡唐氏东门支第十七世孙,生于1847年,1888年授安东县(治今江苏省涟水县)教谕。17年后,他又被授予长洲县教谕。在此前后的数十年间,他连年奔波于南北义赈,利用所能支配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以及职业关系为义赈营造了一张颇为快捷有效的关系网络,赢得了义赈的最高荣誉。《清史稿》是这样说的:“锡晋治赈,自乙亥(1875年)至辛亥(1911年)凡三十有七年,其赈地为行省八:山西、河南、江苏、山东以及陕西、湖南,东至吉林,西至甘肃;其赈款过百万以上。义赈之远且久,无过锡晋。殁后,众思其德,受赈各省咸请立祠祀之。”《毗陵唐氏家谱》中对于唐锡晋的义赈成就有更进一步的记载:“所振灾区为行省者八。山西、河南、江苏、山东、陕西、湖南则躬亲之,甘肃、吉林道绝远,则以资畀人往。凡为州县五十有一,为里万千百有奇。所振食物及钱折以银为两无虑三五百万,所活之人数亦如之。” 0oS中华唐氏网

唐锡晋去世后,他的儿子唐宗愈、唐宗郭兄弟全面继承衣钵,成为无锡唐氏东门支中民国时期义赈活动的代表人物。0oS中华唐氏网

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唐子良一支,对于儒家康济胞与的义赈也有着高度的认同。唐锡晋所主持的其它几次义赈,唐子良及其诸子也都曾参与,“江淮之灾,命子明镇躬其事;关陇之旱,命子浩镇董其役。他如豫灾、顺直灾,无赈不与,不求人知亦无有知之而奖及之者。务其实而无为名也。”  0oS中华唐氏网

这里所提到的唐浩镇,字郛郑,正是唐保谦之长兄。唐宗愈在霸县赈灾之时,曾得到族兄唐浩镇拨济棉衣和粮食鼎力支援。而唐保谦的九丰面粉厂在上海的批发处则成为物资中转站。这从当时他们之间所通电函可见一斑。唐浩镇曾回函唐宗愈称“兄近募得新花新布棉衣万套,计值洋二万八千元。在申日久,费尽心力,督率三百余女工日夕从事,始得此数。” 0oS中华唐氏网

唐浩镇历官工部郎中、商部郎中、邮传部邮政司司长,1916年任国务院秘书。1921年他死后也因义赈功着获得民国政府准许在原籍建立专祠的殊荣。0oS中华唐氏网

1920年华北五省大旱之后,北洋政府于1921年成立全国防灾委员会,唐宗愈、唐宗郭分别担任“主任”、“总调查”之职,负责具体事务。在全国防灾委员会成立之后,1923年1月,无锡众知名绅商联合发起成立无锡县溥仁慈善会,“窃维天灾人祸之烈至今日而极矣,盗贼刀兵,所在皆是,水旱疾疫,靡岁不兴,灾害并至,劫运难逃。……爰集同志组织溥仁慈善会,专办各种慈善事业。明知博施济众,尧舜犹病,姑就棉力所及次第进行。”该会“以实行慈善事业增进地方公益为宗旨。对于实事政治概不与问。”在简章中把所办事业分为四类:(甲)经常事业:凡施医赠药、发粟施衣、给借助碱等事皆在此类之内;(乙)临时事业:凡筹办水旱饥荒之义赈,救护意外被难之灾黎等事皆在此类之内;(丙)补助教育:凡设立义务学校及露天宣讲等事皆在此类之内;(丁)维持生计:凡无力营生,酌借小本等事,本会当量力措办。” 该会具名者共57人,唐氏家族唐保谦、唐宗郭等名列其中,在所有姓氏中所占比例最高。0oS中华唐氏网

溥仁慈善会的义赈,一直持续到抗战全面爆发之时。除了1930年陕州旱灾,1934年溧阳旱灾、1935年济宁、崇明水灾等,都有溥仁慈善会赈灾人员的身影。0oS中华唐氏网

在溥仁慈善会中,作为大实业家的唐保谦在钱物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无岁不灾,君无岁不赈。吾锡溥仁慈善会爱请君为常务委员,主任其事。君慨然博济,退然不敢居功。” “凡有募施皆出己赀,尤尽心于救荒,自邑里以推之大江南北、楚豫陕直,远而至于黑龙江。蠲助辄巨万。” 0oS中华唐氏网

唐保谦在家乡办慈善也不遗余力,对饥民施米施粥,对死后无力置棺者施棺,1930年出资建造“梓良桥”,后又筑渠兴水利。他自奉简约,60岁时特地把子孙叫到跟前说“人世间困难贫乏之人这么多,我的意愿是捐自己的有余,瞻人家的不足。”并作出决定:“生勿称庆,死勿靡丧,作为家箴”。70岁时,他把家中准备祝寿的钱全部捐出,用于赈灾,并设立慈善基金,“将岁息之半永作义举”。他71岁逝世时,丧事极简,但锡城知晓者无不悲恸,唐文治饮泣不止,祭曰:“倘能人人取法,则世界自然大同”。0oS中华唐氏网

庙碑重现旷世善缘0oS中华唐氏网

8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光的流失,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无锡善人”义赈豫西之举。一个偶然的机会,尘封多年的《陕州召公甘棠庙碑》又重见天光,遂发现了这段旷世的义赈善缘。0oS中华唐氏网

陕州民营企业家吴启民在出资重建召公祠(今名甘棠苑)时,他曾发现一块已经弃之荒地且残破不堪的《陕州召公甘棠庙碑》,并收集到一篇碑文。在与学者一起详加研究后,意外发现碑文的作者和其记载的上世纪30年代重修召公祠和赈灾的人,竟然都是无锡人!于是他立愿重树此碑并挖掘“无锡善人”的事迹。0oS中华唐氏网

此事得到了三门峡市、无锡市两地领导、企业家、学者和施赈者后人的大力支持和热烈响应,双方合力互动,你来我往,再续善缘,引爆媒体。2014年底三门峡市作家编印出版了《大爱无疆》一书,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赈灾的感人场景。书中刊载了赈灾者后代珍藏的国画《函关赈灾图》,形象反映了无锡善人赈灾义举,民国要人纷纷在画上题词褒扬,给无锡善人极高的评价。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手书“河岳声凄夜哭哀、遗黎百万苦成灾,雄关晓日迎秋爽,为报施翁放赈来”的诗题;河南省主席刘峙,作“境称慈父”题字,上方还盖有红色的省政府大印。0oS中华唐氏网

在两地合力互动过程中,无锡的文史研究者也查找到了许多珍贵的义赈史料。例如,唐申伯的积德善举以及唐文治为他撰写的墓志铭。唐申伯为唐子良五子,与大哥唐浩镇、二哥唐保谦及六弟唐纪云都是无锡有名的大善人。1930年陕州、灵宝旱灾,1931年泰州、靖江水灾以及随后的太仓水灾、济宁的旱灾等,他都积极筹措钱物大力救助。而自己布衣素食,十分节俭,常诫家人节约日用以作赈款。每逢腊月岁末,他必微服探访贪苦人家,托词赠送钱物,从不留名。1937年春,他已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听说1930年赈灾过的陕县又发生奇荒时,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家人并组织和动员溥仁慈善会、无锡红十字会共同捐款,共为陕县筹到5万元赈灾款。当赈灾者妥善处理好陕县之事回锡禀告时,他已奄奄一息,说:“幸闻陕县赈灾告成,我死也可以闭目了。”不久,就告别人世。唐文治闻知后为他撰写了墓志铭,针对此事赞扬说“呜呼!仁人之言,足以感天地泣鬼神矣!”0oS中华唐氏网

或许冥冥之中有神灵,正是锡商前辈的义举感天地泣鬼神,才使《陕州召公甘棠庙碑》失而复得,又重见了天光!0oS中华唐氏网

“为富贵仁”家风绵长0oS中华唐氏网

2015年10月第二届全球锡商大会在锡隆重召开,祖藉羊尖严家桥的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江苏社团会长唐英年显身会场。当记者采访这位名门之后,他忆起祖父与父亲,说的不是“财富故事”,而是爱国爱家济世达仁的“家风家训”。 “抗战时期,无锡沦陷。祖父唐君远面对日军刺刀,断然拒绝合作。当日军恐吓要炸掉他创办的协新厂时,祖父坚定地回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英年说:“祖父是条汉子,我以他、也以我父亲为自豪。” 屈指算来,自唐英年先祖唐懋勋(景溪)为躲避太平天国战乱,唐氏一族举家迁居无锡羊尖严家桥村,已历经培字辈、镇字辈、源字辈、千字辈、年字辈五代,后人遍布海内外,枝繁叶茂,五世俱昌,他为年字辈的一员。唐英年认为家族兴旺有赖于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0oS中华唐氏网

唐氏家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这个“神奇而庞大的家族”,曾走出唐保谦、唐星海父子和唐骧廷、唐君远父子等商界奇才,唐家也因此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者之一。在无锡近代,唐氏企业集团是仅次于荣氏集团的经营最成功的工商企业集团。以创始人命名,唐氏集团包括唐(保谦)蔡(缄三)、唐(骧廷)程(敬堂)两大系统。唐氏集团在得到大发展后,遵循以儒学道德作为立身行事之本的祖训,奉行“为富贵仁”和“为善多福”的价值观,以“济世达仁”、“富吾富,以及人之富”的家训,在致力发展实业的同时,努力造福桑梓,为民着想,代代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0oS中华唐氏网

唐保谦除了前面说到了的慈善举措外,他还热心兴办教育事业,是无锡当时唯一的高等学校国学专修学校的经济董事,出资帮助唐文治先生办好学校。其子唐星海到香港后,继承父志,进一步扩大了捐资兴学。他是香港中文大学创始人,为香港理工大学工作委员会主席,新亚书院董事主席,为创建南海纱厂学校,为纱织学校捐资扩充,为香港大学建造图书馆,在九龙捐建降温系统等,作出了重大的义举。唐骧廷之子唐君远先生发达后,热心教育事业和其他地方事业,他开办了丽新职工子弟学校,其子唐翔千先生,在上海设立了唐君远教育基金,与唐宏源先生一起捐款120万元资助无锡崇安寺小学扩建学舍,出资捐助老年及福利事业。唐君远之弟唐宏源先生,也设了唐宏源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改革开放后,唐宏源、唐翔千等企业家,不间断地斥资资助家乡兴学和地方事业发展。在第二届全球锡商大会上,人们就再次见证了唐翔千卓越工程师奖的发放。0oS中华唐氏网

有道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庙碑失而复得,再现了这旷世善缘,致使两地同庆贺,唐氏家族后人兴旺“五世其昌”,更是让人称羡不已。0oS中华唐氏网

文章导航条
  • 分享到:
  • 分享功能关闭
共有条评论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中华唐氏网官方微博

中华唐氏网

欢迎关注我们公众微信二维码

图片新闻

网站基金明细

更多 >> 
    SQL Error: SELECT * FROM `chinatangclub`.`pre_forum_thread` where fid=6 and typeid=20 ORDER BY `pre_forum_thread`.`tid` DESC limit 11

点击排行

更多 >> 

网站简介 | 发展历程 | 联系我们 | 广告招商 | 发展及慈善基金 | 我要投稿

地址:中国 四川 成都. 站长:唐勇 客服QQ:83699863 . 交流群:41675566 投稿邮箱:service@cntang.org

Copyright © 2006-2015 中华唐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05000303号-1

本网声明: 内容源于网络及各宗亲投稿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无意中涉及侵权或含有非法 不健康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改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