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RSS订阅

唐家人的

权威信息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唐氏文化 > 笔耕园地

亘古不变的情结—天门唐氏宗祠的变迁

    秀美的江汉平原,水清树绿,路网纵横,好似一幅动静相宜的画图。天仙大桥,横跨襄河,把平原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天门和仙桃,紧紧的联在了一起。WHo中华唐氏网

    大桥北岸,古香古色的唐氏宗祖就坐落在汉水堤畔的古村窑湾。她廓柱绕瑞,飞檐流霞;黄瓦映日,金碧辉煌;整座宗庙玲珑剔透,美不胜收。仿玉栏杆环绕大理石阶梯,衬托着云烟氤氲的鼎式香炉,一派肃穆庄严。整个工程除初步设计外,其他各项工艺均由家族的能工巧匠完成,充分说明了我族人才济济,智慧过人。宗庙布局,错落有致,结构合理。谒贤殿前,唐氏宗祠四字,笔力酋劲,犀利潇洒!与谒贤殿门匾的正门楹联同出书法名家——璋公后裔十四世唐宗学老先生之手。上联:起豫章,踞荆楚,沔北肇基崇孝悌,恩泽五洲四海;下联:出晋阳,定江陵,洪城遗范秉忠贞,德润万世千秋。两组地名的巧妙结合,不仅明示出我们祖先创业发展的全过程,还将我族赖以兴盛的要素——忠、信、孝、悌的家风加以弘扬。对联虽然不尽典雅规范,但比起那些用典深奥,组词隐晦的名联来,更是易懂,好记,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还有就是本联未写横批,这不是画龙不点睛吗?但你仔细揣摩整联, “源远流长”的横批会自然而然的涌上心头。WHo中华唐氏网

    正门上方,书有我族璋公后裔第七世启贤公的《训示》。其《训》言简意赅,针对性强。全文不足百字,却系统地阐明了处世为人的道理,是教育后嗣子孙的经典范文。两侧上方书有五修族谱的座右铭,“忠诚致事”“孝友传人”八个大字。整座祠堂,彰显出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受这种家族文化的洗礼,才使得我们襄北唐氏爱国爱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得以传承;正是受这种家族文化的熏陶,才形成了我们襄北唐氏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良好的家风;正是受这种家族文化的教育,才培养了我们襄北唐氏尊老爱幼、诚信待人的良好品德。WHo中华唐氏网

    我族移鄂凡五百多年,一再修建祖祠。而在每次的修建过程中,都会涌现出一些感人肺腑的人和事。纵观族史:自我族福仁,福升,福宁三公徒鄂以来,各房各支都立有祠堂。尤其老大房福仁公支,建祠热情最高。三百年前,仙桃镇汉水北岸的唐氏宗祠,就是家喻户晓,世人皆知的建筑了。因“年久废坏,未足以妥先灵”!故于清光绪丁丑(1877)年,由十一世祖正洪公发起,正泽公与十二世大椿公积极响应。“捐地,捐金,远近族人各输其诚,按户派费”。全族上下共同努力,终将“新祠特立于窑湾西之外滩”(与欧湾交界)。二十六年后,清光绪癸卯(1903)年“惟时族运稍衰,佥以祠址不吉,倡议迁徒”。这才有了第三次改建之举。说起三建,当时就八个字的困难。一是“财政难给”,二是“主政无人”。而祠堂又不得不建!当此之时,十一世正顺公慨然曰:“大丈夫生于家族,不能因所难而不为,不谋及子孙,何颜立于天下!”公“胆略素具”,毅然受命,承担迁祠重责。旧祠原在窑湾西头,新址则选在“故里之东”(与梅湾接壤)横贯了整个窑湾,相距二里多路。按当时条件,一砖一瓦均需肩挑背扛,除此别无它法。公召族贤议定:全族不分男女老少,轮流出工。族人欣然应允,无一怨言。有道是,人心齐,泰山移,历时月余,遂得完工。而临危受命的正顺公身体却每况愈下,谱载:“公自去春起患咳喘,人或告知静养,以待余年。而公尊祖敬宗之志仍不少衰。”奉命以来,“公以一人督造,风餐露宿,处之若素;且比户募捐,喻以大义,几于舌敝唇焦,方见成功。与此同时,二修族谱也如火如荼。当新祠巍然于“故里之东”;谱工尚待完善之际,正顺公即不起,方弥留时,犹嘱维生【字承灏,二修主编】君曰:尔能完成谱工,吾即瞑目于地下矣!并无一言于家事。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已载入家谱,后嗣子孙一定不会忘记。新祠重建后,每年的春秋二祀,远近族人齐聚于此,传颂先祖业绩,畅谈稼穑乐事,憧憬美好未来,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年复一年,前来祭拜的面孔改变不少,但笑颜依旧,亲情依然。转眼六十多年过了,一九六五年秋,中华大地,政治风云突变,花费了几代人心血,矗立了一个甲子的唐氏宗祠,一日之内竟片瓦无存!全族除了老二房福升公祠于1932年毁于水患外,老三房福宁公祠也同时被毁。   WHo中华唐氏网

    此后半个世纪,老人们提起祖祠来,总是忧戚于形,无限感慨,后辈听后也无限向往。日往年复,那些记忆中的片段也逐渐淡化并消失在我们生活之中了。直到二零一二年春,我五修族谱颁谱之际,十六世元振与元康二君发起建祠倡议。早已尘封的家族情结,一下子得到喷发!广大有识之士纷纷响应。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远非三建时的八个字了。首先,这次要建的不再是以往三房各自为政、单支独派支祠。而是我璋公移鄂祖祠。规模和困难与以往建祠已不可同日而语。为了圆梦,在第五届族务管理委员会的主持下,召开了以建祠为中心的第一次全族代表大会。会上代表们发言热烈,围绕建祠主题,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当场成立建祠筹备会,并推选出了以唐元振、唐贤灯、唐金玉为主的建祠专班,唐丙贵监督行事。大会还决定,不向族人摊派费用,一切以自行认捐为主,建祠发起人,仙桃市飞达电器集团公司董事长唐元康当即表态,愿意捐出二十万元作启动资金。在一片欢呼声中,十五世唐永昌,十六世唐元凯同时也捐出了第一资金。一花引起百花开,在随后的资金筹集中,十五世唐望想、唐彦木,十七世唐常军、唐汉元等族贤纷纷解囊,为建祠资金筹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局顺利,奠基典礼如期举行。开工不久,困难接踵而至。首先便碰上原材料一路上扬,几乎是早晚市价各不相同,按预算的材料,只能完成工程百分之七十;与此同时,工匠的工资也水涨船高,达到翻番。与其说万事开头难的话,还不如说事怕中途歇。事成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当此紧要关头,建祠负责人唐元振和他的团队,丝毫无有懈慢,他们积极的想办法,找点子,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外观的情况下,大胆地对一些可有可无的附件设计加以删除。能免而不用的坚决不用;各项开支能压缩的坚决压缩。大力提倡开源节流,尽量使物尽其用。同时他还宣布:整个建祠期间,不收一分钱报酬。又动员在家的族人,包括妇女都到祠堂做小工,以工义捐,即减少了开支,又圆了收入不丰的家庭上《功德录》的梦,让他们的子孙也享有为家庭出过力的荣誉。另一方面,他不顾三高的身体,到株洲,广州去拜访企业精英和成功人士,以大义去说服他们捐扶。正是他的诚恳感动了所有的人,大家都再次解囊,又一次掀起了捐款热潮。唐元康董事长,累计捐出五十多万元,三谛宾馆总经理唐永昌除多次捐助外,还另外出资为家族设计定做族旗,彩旗、谱书包装以及各种小型活动的招待等。此外还涌现出一批兄弟竞捐的故事。像元振、元凯兄弟,永彦,永昌兄弟,望想,永灯兄弟,元康等五兄弟都被传为佳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里我们无法一一细表。WHo中华唐氏网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众多贤能大德的歇力支持和不懈努力下,唐氏宗祠主楼于二零一五年元月九日顺利竣工。从此结束了我族春秋二祀祭无地,早晚思亲唯望天的日子;使远离故土的打工仔有了对家乡的寄托,更使寄身于异国他乡的开拓者有了回乡探亲祭祖的渴望。这亘古不变的情结,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的根——窑湾祖祠。WHo中华唐氏网

文章导航条
  • 分享到:
  • 分享功能关闭
共有条评论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中华唐氏网官方微博

中华唐氏网

欢迎关注我们公众微信二维码

图片新闻

网站基金明细

更多 >> 
    SQL Error: SELECT * FROM `chinatangclub`.`pre_forum_thread` where fid=6 and typeid=20 ORDER BY `pre_forum_thread`.`tid` DESC limit 11

点击排行

更多 >> 

网站简介 | 发展历程 | 联系我们 | 广告招商 | 发展及慈善基金 | 我要投稿

地址:中国 四川 成都. 站长:唐勇 客服QQ:83699863 . 交流群:41675566 投稿邮箱:service@cntang.org

Copyright © 2006-2015 中华唐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05000303号-1

本网声明: 内容源于网络及各宗亲投稿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无意中涉及侵权或含有非法 不健康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改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