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市,先秦为风国属地,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为楚国竟陵邑。秦朝置竟陵县,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终止,属南郡。936年(后晋天福元年),为避石敬瑭名讳(“敬”与“竟”同音),遂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后汉复名竟陵县。962年(北宋建隆三年),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 1726年(雍正四年),为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改景陵县为天门县,因县境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 1987年8月3日,撤县立市。
天门市,地处汉水之北,大洪山之南,北缘龙尾山余脉向东至太子山,西北高,东南低,依山带水,龙拱虎卫,地貌呈祥。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闻名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产棉之乡,华侨之乡,高考“状元之乡。就在这片吉祥沃土之上唐氏一族繁衍生息近七百年,枝繁叶茂,人丁兴旺,名士辈出。
始迁祖及先祖
元末宁宗(1332年)时,始祖唐贵公,以文名举进士,擢监察御史,知淮州。因红巾军起义,战乱兵燹(xiǎn),时局板荡。避元乱,于是携家小十余口从宜兴(今江苏宜兴市)由江西南庐州府六安州 (元至元末置,属庐州路,治所在六安县即今安徽六安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霍山等市县和湖北英山县地)英山县,落籍竟陵县南,年五十卒。娶妻李氏,诰封夫人,生子二,得朋、得友。
贵公系出晋阳堂,世代官宦之后,家世显赫,源流支脉,详明可考。远祖,在上古为五帝之一的唐尧,战国为魏国大夫唐雎,唐代为天策长史莒国公唐俭,近祖,在唐天复年间为建威军节度推官休复,北宋为参知政事(宰相)唐介。
高祖为雎公四十八世孙、俭公十六世孙、介公七世孙、南宋恭宗赵显德佑(1275年)年间元绍进士之子良嗣,字昌之。宋德佑时,赵王迫于时局之势南迁,嗣公与叔元章起义,兵兴后,官拨温州炮手三千为之助,元兵压境兰溪,战于黄盆滩,破之,斩其将,溪通鲁,兵退,保桐庐,遂进兵,据守严州,朝廷加元章朝请大夫,命知严州,给良嗣公加官为阁门宣赞武翼将军,江淮闽浙都统兵马使,据二载,后援不继,三战不利,将趋闽复图大举,元兵勇至,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章战于龙游白云寺,卒。元主定都后,以双虎符金牌招良嗣,不从,亦卒于仙霞岭,元人咸称其义士也,今岭上有唐将军庙迹。生子一:嘉。
现在浙江省兰溪市西北部,距兰溪市区11公里,距黄店镇3公里有三泉村,建有唐氏宗祠世德堂,俗称将士厅。前楼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砖雕牌坊式门楼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后楼重建于清末民初。据唐氏谱载,世德堂是为祭祀唐氏先祖与三泉人唐元章、唐良嗣两位南宋抗元名将而建。宋丞相文天祥为其题写的“正气千秋”、敕封“武翼将军”两古匾一直保留于世德堂,所以民间有世德堂为宋元遗构之说。`2005年世德堂维修期间,“状元及第”(明嘉靖庚戌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唐汝楫立)、“翰林学士”(宋天圣(1023–1032)翰林唐满立)、敕封“温国公”(宋户部侍郎唐恪立)、特赐“成忠郎”(宋邓州都司唐尧卿立)等宋明竖匾也得到修整。
据唐氏家谱载:唐氏迁入兰溪境内始于北宋,其族人自淳安等地迁来兰溪繁衍生息。先祖唐希颜,字国荣,号休复,唐代建威节度推官,迁居余杭之杭山乡。唐仁恭(唐休复之子),任唐水部员外郎,仁恭幼子唐洙,仕宦睦州(今浙江杭州市建德市(县级)),任满后遂定居淳安县茶园乡。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洙之子(一说次子)唐贤,字思齐,由睦州迁兰溪纯孝乡篁峙今兰黄店篁屿。此后,唐贤后裔分迁三泉、夏唐、上唐、柏树园、山后唐、麻车岗、新唐、清塘畈、上金、下潘及兰溪城内等村落街巷定居。相传村中有赤白泉眼三口,故得名三泉。“宋元忠义昭示日月,明清科甲威震乾坤”是三泉村八百年“文武世家”的光辉写照。牌匾和这些标榜着宗族荣耀的文字无疑是唐氏后裔的精神气质所在。
曾祖,唐嘉,字德显。恩荫进士,历官饶州教谕,后升浙江省左丞,金陵兵败被执,不屈而死。生子一:礼。
祖父唐礼,荫守沛,历官都指挥,居宜兴,生子一:靖。
父唐靖,举茂才。生子二:员、贵。员落籍应邑,贵落籍竟陵。员、贵二公为俭公二十世孙。
贵祖以下世系及迁徙
二世:得朋,贵公长子,字兴(心)仁,邑庠生,中戊子科举人,登进士第,出知金陵应天府句容县事,宦籍建楼于小东门乌衣巷,娶李氏,继许氏,生子一:仕;
得友,贵公次子,字志仁,性明敏有文名,举茂才,年未四十卒,娶魏氏,继熊氏,熊氏生子三:海、源、清。
三世:唐仕,得朋之子,授翰林学士,出知四川夔州府事,致仕,告归景陵断堤坡唐家岭,娶徐氏,生子三:孟兴、孟旭、孟清;
唐海,得友长子,字先二,邑庠生,有将才,升都制兵马,娶郑氏,继刘氏,生子一:应春。
唐源,得友次子,邑庠生,娶田氏,生子二:伦、任;
唐清,得友三子,廪生,娶索氏,继熊氏,年六十四,卒于明永乐二十二年甲辰(1424年)七月初二卯时。熊氏生子二:倧、侾。
四世:孟兴,仕公长子,邑庠生,有文名,授汉阳校尉。娶李氏,生子二:福、琏。
孟旭,仕公次子,字纯陵,号东升,业儒术。娶蒋氏,继杨氏,生子五:
杰、镇、组、朝、雄、
孟清,仕公三子,字小白,庠生。娶王氏,生子二:福佑、安民。
应春,海公之子,字楚申,齿德俱尊,娶李氏,生子七:士达、士良、
士俊、士贵、士荣、士林、士元。
唐伦,源公长子,娶陈氏,生子二:忠、愿。
唐任,源公次子,生子一:魁。
唐倧,清公长子,娶蓝氏,生子二:恕、桂英。
唐侾,清公次子,生明永乐甲辰年(1424)八月二十三日丑时,卒明成化 辛卯年(1471)八月十三午时,享年四十八岁。娶张氏,
生宣德乙卯年(1434)正月十八日戌时,卒成化己亥年(1479)七月十二日寅时,享年四十五岁,生子二:憼、恿。
五世:福、 琏、 杰、 镇、 组、 朝、 雄、 福佑、 安民、士达、 士良、 士俊、 士贵、 士荣、 士林、 士元、 忠、 愿、 魁、恕、 桂英、 憼(明成化1466.11.24–明弘治1505.5.13)、
恿 (明成化1471. .9. 4–明嘉靖1541.10.17)。
唐 镇(迁居多祥河),
唐士良(京山庠生),
唐士贵(京山庠生)
唐 忠(徙居京山接官厅下二十里唐家岭),
由上可见,自贵公1332年迁竟陵至五世恿公出生1471年,历时139年。
族谱纂修及名贤墨宝
据谱载,天邑唐氏一族,源远流长,家世显赫,名士辈出,修谱历史悠久,历代达官名贤赐字、赠序、撰文,既多且显。现仅就本人阅览考究其序文传赞所得叙述如下,不当之处,以正为是。
最早修谱可推至北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年。其理由为:族谱载有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年宋徽宗(1101–1125)的御赐篆刻“家宝”二字,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书“唐氏遗谱”,但只有题字无谱序,有待进一步考证。
首修再迟也应肯定在1127至1130年,即南宋建炎元年丁未(1127)年至建炎四年庚戌(1130)年。自宋真宗(998—1022)广仁德于民,倡行理学,历代宋室君主广谕柌谱。范仲淹(989—1052)创置“义田”,救济族人,建立宗祠,倡修族谱,垂范于世。庐陵(江西吉安)欧阳修(1007—1072)、眉山(四川眉山)苏轼(1037—1101)之时已盛行修谱。欧式苏式皆为楷范,世人纷纷仿效。先祖唐介(1101–1069),为北宋参知政事,一代名相,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以“直声动天下”闻名朝野,朝臣皆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作为介公之后的唐氏世族率先而起,创修族谱,理之必然。有建炎三年己酉(1129)年八月秋日,尚书右仆射丞相朱胜非(1082–1144)所撰《唐氏族谱序》。
其次是1166–1171年,即南宋干道二年丙戌(1166)年至干道七年辛卯(1171)年。有干道二年丙戌(1166)年八月望日赐进士及第司封郎方逢辰《题唐氏世谱诗》,隆兴二年甲申(1164)年赐进士及第侍御史梅溪王十朋《题唐氏双阙诗》,宝文阁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张栻,干道七年四月望日所撰《唐氏族谱》。
三次1199–1205年,即南宋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至开禧元年乙丑(1205)年。有赐进士及第曾羽龙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八月四日篆书“重修唐氏族谱,百世无疆,子孙富贵……”。赐进士及第龙头阁直学士通议大夫化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楼錀,开禧元年乙丑(1205)年季春三月庚申所撰《重修唐氏族谱序》和手书“簪缨继世,南渡流芳”。
四次1253–1257年,即南宋宝佑元年癸丑(1253)年至宝佑五年丁巳(1257)年。有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观文殿学士吉公门人槐塘程元凤所撰《唐氏族谱前序》,宝佑元年七月秋后学(1256年状元、曾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吉州文天祥所撰《唐氏谱像》
五次大约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本次大概就是光绪十四年谱序中所述贵公元末避难落籍天邑,随带江西印谱一部流传竟陵至六世祖恤庄公、七世祖一举公续修宗谱。
六次1560–1562年,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1560)年至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年。本次应为谱中所述尧卿公主修,有明嘉靖三十九年三月同安刘存德题书“唐宋传真,江浙共宝”,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年春二月甲子霞山裔孙尧臣撰《书族谱卷》,嘉靖四十年岁次辛酉秋九月乙巳,赐同进士出身承德郎南京刑部河南司署郎中主事,太平叶良佩敬之甫撰《唐氏族谱序》。
七次1671年前后,即清康熙十年辛亥(1671)年,十世祖仲鸾公主修。族谱载有十代孙仲鸾康熙十年岁次辛亥(1671)年所撰《唐氏谱序》。并拟定字派二十字:铮先则应 运 惟 政 永 作 一德 为 定 法 本 材 喧 上 相 隆。
八次1710–1715年,即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年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由十一世祖国兰公主修。族谱载有康熙四十九年秋七月望日,十一代孙国籣甫采浴薰沐撰《唐氏重修族谱序》,并署明叔豁庄时模参定,兄之铮甫声玉校阅,男大成同着。并载有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二十二日驾幸金陵,湘潭刘授易、竟陵唐建中、武陵王为壤拦驾献诗、赴考及第的事迹经过。
此次续谱于几十年之后,具体时间待考,十一世祖徐敏公曾主修过一次,族谱载有其所撰《唐氏族谱分派序》。据序中所述此次应为新冲河、新兴垸两处唐氏合修。
九次1888–1891年,即清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年至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十六世祖国柄主修,联芳校对,达三经管。本次续谱为八房合修。
历代名祖及名贤墨宝
唐俭(594–665),字茂约,举进士,俭公历封光禄大夫,相国府记室,晋昌郡公,内史舍人,中书侍郎,散奇常侍,拜礼部尚书,授天策府长史,封莒国公,绘形凌烟阁(陈列开国功臣画像、事迹的阁楼,建于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太宗曰“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贞观十七年(643)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名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以示忠于皇上,太宗时常前往怀旧。谱载有莒国公俭祖像,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八月朔龙图阁待制孙奭撰《天策长史莒国公传》,学士(曾官至宰相)王曾俭祖像赞。北宋眉山苏轼书“元勋遗像”,御史中丞丰稷篆书“唐氏世泽,子孙永宝”
唐 次,字文编(赵普撰传载字孟齐),唐并州晋阳(今太原)人,伯祖俭公孙,彦谦祖父,建中(780–783)初年登博学宏词科进士,官至礼部郎中知制诰,永贞年间召为中书舍人。族谱载有北宋建隆二年(961)十一月朔,特进枢密院使宰相幽州赵普撰《唐中书舍人唐公传》。唐中书舍人次祖像,翰林学士陶榖(本名唐榖)建隆二年(961)十一月朔赞次公像。唐代著名文学家、名臣权德舆称其书法章奏,为明廷羽仪。唐代诗人武元衡作有《送唐次》诗:都门去马嘶,灞水春流浅。青槐驿路长,白日离尊晚。望望烟景微,草色行人远。
唐持,字德守,次公子,唐元和十五年庚子(820)年擢进士第,累辟诸侯府。入朝为侍御史、尚书郎。大中(847–859)年间,自工部郎中出为容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经略招讨使。大中末,入为给事中,检校左散骑常侍、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灵武六城转运等使。进位检校户部尚书、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洺磁观察处置等使。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持公子,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咸通(860–874)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干符(874–879)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881–885)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着有《鹿门集》3卷,附拾遗1卷,续补遗1卷,并由吏部侍郎薛庭圭作序。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于书、画、音乐、博饮之技,无不出于辈流。《旧唐书·唐彦谦传》说他“尤能七言诗,少时师温庭筠,故文格类之”。北宋文学家杨忆称其“为诗纂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
唐休复,名希颜,字国荣,号休复,山西太原人,后徙居浙江钱塘,据《钱塘县志》载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年)举明经科,为建威军节度推官。生子一:仁恭。
唐仁恭,迁余杭睦州(今杭州市建德市(县级)),仕吴越,为唐山令,盐铁巡官,迁水部员外郎,因子贵,赠太子太保。娶盛氏,封英国夫人,生子四:涣、渭、润、洙。
唐涣:浙江绍兴始祖,生子一,肃。唐肃北宋真宗咸平(998)元年登进士第,宋仁宗天圣(1023–1032)中官龙图阁待诏。生子二:询、諲yī。
唐渭:曾任秭归太守,礼部尚书,天章阁待制、户部尚书员外郎。赠太子太保。迁居江陵,为江陵始祖,生子一:拱。(第十二世孙唐岳于南宋末年迁至嘉兴西塘镇定居,为斜塘始祖,其子孙分居于西塘、新开河和松江府娄县泖桥。)
唐润:浦江县尉,迁居婺州金华。
唐洙,居淳安茶园(浙江省杭州市,东与建德、桐庐接壤,南连衢州、常山,西与徽州休宁县、歙县毗连,北接临安),仕睦州,任满后遂定居淳安县茶园乡。生子一:贤,字思齐,北宋真宗年间,由睦迁兰黄店篁屿。
唐询(1005—1064),字彦猷(《墨池编》作彦游),钱塘(今杭州)人。肃长子,涣之孙,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应诏献文章,名列前茅,诏赐进士及第,知长兴县,后以太常博士知归州,因翰林学士吴育荐引,任御史。未及赴任,因母故世,回里奔丧。服除回朝时,吴育为参知政事,以唐询与宰相贾昌朝有亲党嫌疑,竭力排挤询,遂出知庐州。当时朝官外迁,都有朝辞而询独不用,因此询对吴育产生不满,于是上奏请废制科,意在排诋制科出身的吴育,但未得仁宗采纳。后除尚书工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湖州,迁江西转运使、福建路转运使。入朝复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为江东转运使。又因朝廷缺人修起居注,得入为知制诰。又因与参知政事曾公亮有亲党之嫌,出知苏州,转杭州、青州、进翰林侍读学士,累迁至右谏议大夫。召还京都后,判太常寺,进给事中。卒后赠礼部侍郎。好书法,尝得欧阳询书数行行书真迹,精思学之,书艺大进,以书名天下。笔迹遒媚,非精纸佳笔不妄书。喜爱收藏砚台,着有《砚录》3卷(已佚),另有文集30卷。《宋史本传》、《山谷集》、《墨池编》有其人物传记。族谱载有“宋翰林学士询公像”及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朔日,国子祭酒杨时的询公像赞。尚书右丞兼知枢密院事吕好问于建炎元年(1127)五月朔日,撰《宋翰林学士唐公传》。
唐拱(976–1022),字子敬,钱塘人,以父荫补阁太庙齐郎,改三班借职,迁右班殿直(主管祭祀事务),后官漳州兵马监押,卒漳州任上,赠太子太师。欧阳修为其作墓表。谱载有宋赠太子太师拱祖像,嘉佑八年癸卯(1063)年九月望范仲淹次子宰相范纯仁题拱祖像赞。嘉佑八年癸卯(1063)年九月望,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宰相华阳王珪撰《赠太子太师唐公传》。生子一:介。
唐介(1010–1069),字子方,谥号“质肃”,江陵(今属湖北)人,北宋神宗时参知政事(宰相)。天圣(1023–1031)年间中进士,为武陵(今属湖南)尉,历仕州县,入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诤谏不避权贵,因与包拯、吴奎等七人论列殿上,力劾宰相文彦博,贬吴州(今属广东)别驾,士大夫称其真御史。历仕数州,复为殿中侍御史,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开封府判官、知扬州、徙山东、河东转运使。嘉佑三年(1058),入为度之副使,次年,复知谏院,言事如初。出知(江西南昌)洪州,居南昌府永和门唐家山,封楚国公。后为河北转运使、知瀛洲,治平元年(1064),召为御史中丞,次年,知太原府,神宗立,为三司使,熙宁元年拜(1068)参知政事,反对王安石执政,数与其争论,神宗支持新政,不胜愤懑,疽jū发背而死,终年60岁,谥号“质肃”,赠礼部尚书。事载宋史卷316本传。子五:叔问、义问、待问、嘉问、之问。
族谱载有: ①宋天子“奉天诰命”,庆历二年(1042)九月十五日,敕尚书刑部员外郎唐介。 ②至和二年(1055)八月二十二日,敕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尹唐介。 ③嘉佑元年(1056)三月二十四日,敕左谏官唐介。 ④熙宁元年(1068)正月十五日,敕门下侍郎知枢密院特进参知政事唐介。 ⑤熙宁元年正月十五日,龙字一千一号,特进参知政事临安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三百户唐介。 ⑥熙宁元年八月十六日,翔字九千六百三号,敕唐介妻,赠国夫人。 ⑦绍兴五年八月五日上浣太师张九成(1059–1192)撰《宋故特进参知政事质肃唐公神道传》。 ⑧介公孙南陵令唐意熙宁三年(1070)二月二日撰书《神宗赐谥诰》。 ⑨唐介之子义问书于南昌的谱叙,此叙为宋明道(1032–1033)年间府君(即指父唐介)作,不录于卷,幸得之兰城谱中,以备修辑。⑩唐枢密院介公像。绍兴二年(1128)三月二日高宗皇帝御赞。著名文学家程颢、尚书左仆射司马光、太师张九成、孙敖陶、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赵鼎等人像赞诗和题词。赐进士及第翰林院学士郑獬的《赞夫人像》。
唐贵,字介,号荣之,靖公次子,以文名举进士,擢监察御史,知淮州,转徙朝议大夫,特进参知政事。谱载有顺德四年三月八日元太师燕帖木儿(1285–1333)撰《元御史唐公传》。元御史始迁祖贵公像。顺德四年三月八日右丞相阔里吉思像赞词。
唐朋,亦名得朋,字心仁,贵之长子,由科举登进士第,任南京应天府句容县邑宰。谱载有明建文元年(1399)八月三日,兵部尚书齐泰撰《明进士第唐公传》。明进士朋祖像,明建文元年(1399)八月望日,太常寺卿黄子证的像赞。
唐仕,朋之子,登进士第,拜翰林学士,出知四川夔州府尹。谱载有永乐十八年(1420)四月八日,翰林辅导(著名文学家内阁大学士首辅大臣)杨荣(1371–1440)题《明翰林学士唐公传》。明翰林院仕公像。永乐十八年(1420)四月望日,修文学士姚广孝像赞词。
唐正龙,字天御,吴兵造乱,剿灭闽贼洗尽南昌,上嘉其功,授陕西西安州左营游击,食一品俸,升迁都督府,转徙武威太守,敕封龙虎将军,又钦赐洗南凤起扁额公,父际震亦诰授龙将军。谱载有康熙五十四年(1715)六月三日,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玉撰《清敕封龙虎将军唐公传》。有清都督正龙公像,皇帝御赞。
唐建中,字赤子,竟陵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御制试题会同两江总督阿巡刘宋学院张锁院考试,三十名臣建中第二,钦点翰林学士。谱载有光绪十七年(1891)十六世孙国柄转录胡志撰写的《清钦点翰林学士唐公传》。清翰林院建中公像。载有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二十二日,驾幸金陵,湘潭刘授易与武陵(湖南)王为壤、竟陵唐建中各进册页一部,赋七言近体四章,至西流马家桥恭迎车驾,与上问答及应御制试题,中试实况录和诗词赋十余篇。
唐时模,字宪子,号豁庄,竟陵人。清中康熙士子科武举,乙丑科进士,善书工诗,仕江苏萧县守备。后敕封怀远将军。详情邑志有载。谱载有清怀远将军时模公像,乾隆三年(1738)八月十二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凌绍雯所题的赞词。
宗支分布迁徙录 (载于光绪十七年谱)
1、之 珀 后裔:迁京山孙家桥 2、云桂后裔:迁黑流渡
3、发 尧 后裔:迁鸭嘴山 4、正 龙 后裔:迁陕西
5、臣 公 后裔:迁监利县 6、之 暹xiān后裔:迁瓦子沟
7、希 禹 后裔:迁沔阳周老嘴 8、夏 建 后裔:迁武昌省城
9、际 雍 后裔:鸦雀庙泗湖 10、之 运 后裔:迁京山
11、希 闵 后裔:皂市五岭 12、世 泰 后裔:迁安陆府
13、应 魁 后裔:迁沔阳彭家场
上一篇:左家坝唐氏宗祠建祠九十七祖研究
下一篇:思明公脉下子孙分布与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