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思明公(1198–1267),祖籍湖南郴州,仕于南宋末年,“宦籍玉沙,教授监利”,公虑祖居地陋壤僻,人文不显,察监利东门外十五里怀义乡,今名唐家堡,其地阔野无际,田沃水美,有沧浪雅闻,濯缨圣迹,屈子遗风,楚风淳厚,钟灵毓秀,遂卜居焉。公积德累仁,忠厚传家,果天佑其闾,龙马呈祥,一应人愿,家藏丰厚,五世而昌,唐氏一转而为邑里望族。
传至四代,元末明初,昔日家产龙驹,本乃天将将大吉于唐氏,然不知其祥,致之死,遂致祸。时逢伪主徐寿辉反叛大元,倪文俊起兵沔阳,以家产龙驹之故,嫁祸于我,寇焚我庐舍,掠我积蓄,凌我里居,列祖惶惑,全族三、四、五代举族纷飞,远走他乡,星散四野,或易姓更名、或隐姓埋名、或坚避不出。逃逸者各居其地自为当时当地开基之祖。尔后自宋历元而明,历清而民国,至今已近千年,人口逾十万。子孙繁衍播迁,聚居地遍布荆楚之沔阳、洪湖、京山、公安、石首、江陵、潜江、咸宁、安陆、枣阳、襄阳、恩施、建始,远涉湖南之常宁、湘阴、湘潭、岳阳、石门、汉寿,重庆、奉节等地。有待寻根者甚众,难一而列。下面以朝派各祖为系列,将已知其聚居地及相关情况简述如下,以供宗亲亲宗睦族,寻根溯源,或由源而流,由根而枝,了然于胸,以便后世子孙追宗溯源,敬祖亲宗,留有凭据。
思明公祖下五世世系图:
仲华—朝魁 朝伟
开泰 —文进
仲宣—朝隆
思 海 —仲荣—朝兴
开运
文星 —(后未叙)
明 文光 —(后未叙)
开国 仲富—朝祖 朝宗
公 仲贵—朝京 朝臣
文宝 仲隆—(迁岳阳)
仲明—朝英 朝俊 朝佐
仲清—朝魓 朝光
监利唐氏子孙分布及其迁徙:
监利唐氏分布,主要是五大房的分布,也就是朝派各祖及其子孙的繁衍播迁。五大房之称,
一指文进、文海、文星、文光、文宝五房,由于文海之子朝兴因龙马之故与子逃遁不知所传,文
星、文光之后失传,文进长子仲华之子朝魁、朝伟迁湖南常宁,多次修谱难以联宗,五大房之称称
及甚少,为了以示区别,称老五房。因此,五大房已习惯上称指文宝公脉下仲富、仲贵、仲隆、仲
明、仲清五兄弟及其子孙。
唐朝隆 监利北州村黄金院之祖
唐朝隆,文进公之孙,仲宣公之子,字茂林,生于元大德元年丁酉(1297年)九月十三日子时,卒于元至正十七年丁酉(1357年)十二月十六日酉时,妣黎氏,生于元大德三年己亥(1299年)八月十六卯时,卒于元至正十五年乙未(1355年)五月初六亥时。 生子二:发明、发敏
元末因龙马之故迁居监利北州村黄金垸,为监利北州村黄金垸开基之祖。(据老谱转载旧名北州村黄金垸、经查难寻现名所在、其后失考、待查 )。
唐朝祖 监利下乡 唐家巷 燕湖垸之祖
唐朝祖,仲富公长子,字绳武,生于元大德六年壬寅(1302年)二月六日卯时,卒于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1363年)七月十五日亥时,妣宋氏、何氏,宋生于元大德五年辛丑(1301年)八月十三日辰时,卒于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1366年)九月二十四日申时,继妣何氏,生卒不详(疑何氏早殁,宋氏为继)。
生子三:发源、发清、发济。(据光绪七年谱载)
元末因龙马之故迁居监利下乡(今属监利南桥市镇),为桥市、唐家巷、燕湖垸等处开基之祖。后又蔓徙监利姜新垸、上下九房、柘木乡柘木村、王桥、古泥垸、薛横堤、唐段、白螺街,通城县大界、华容注滋口、散居公安埠河等地。
道皇公子孙 居仙桃市陈场镇
道皇公,朝祖公十二世孙,祖公后世有迁居江陵县堤湖唐家滩者,今犹守江陵,十二世孙道皇公乾隆初由江陵迁沔西与朝京公之裔聚族于沔西,现居陈场镇陶湾村五组,五十来户。也有“崇”派十三人从陶湾村五组迁入潜江老新口团沟村、秀河六组等地者。另有沔西道皇公同宗者道富妣李氏、道贵妣刘氏、道潜妣李氏迁湖北长阳,失考侯查,道林妣由氏、道秀妣杨氏迁湖北保康,失考侯查,道元妣严氏及子光羽(族侄孙光照公之子宗瑞、光祖公子宗龙妣朱氏)迁当阳彭家坡官坝,失考侯查,道谟公迁江陵堤湖,失考侯查。
唐必兴 恩施建始县官店镇陈子山村(唐家村)始祖
唐必兴(应为清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年间人),大约在乾隆年间从唐家巷迁出,迁施南府建始县南乡后里唐家村,其后裔承道、承辉、承光公之裔孙现居恩施地区建始县官店镇陈子山村八组即唐家村(小村子名),约200多人,十七世孙有道公迁南乡晒谷岭,有位、有名、有寿公等迁同南乡猴子岩,约200多人。其派序与清同治七年朝祖公之裔十八世孙志聪公手抄薰沐公所自修的谱本派序:“思开文仲朝,唐仲文唐邦,唐尚学然一,世必定志。祖传忠良”等字序完全相符。
唐朝宗 监利上乡 烟墩火把堤之祖
唐朝宗,仲富公次子,字觉先,生于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年)六月十五日申时,卒于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年)十月二十日巳时,妣姚氏,生元至顺三年壬申(1332年)八月十六日辰时,卒明建文元年己卯(1399年)冬月十三日巳时。 生子二:发寿、发昃。(据光绪七年谱、沔阳谱载)
元末因龙马之故迁居监利上乡(今监利西程集镇程家集、廖桥村、三桥村、永联村等地),为烟墩、火把堤(红城乡火把堤村、永丰垸烟墩湾即烟墩村)等处开基之祖。蔓徙监利唐家桥、罗家桥、唐家湾、唐家老、五大户、高楼子、湖西沙岗、荆台观等地。
发寿公支:
长子应昊世系鸾公支,定居永丰垸烟墩长滟湖东,其后有迁徙湖南定居石门县者(另有谱系)。鸾公支闻派有四分支:长房闻炳居廖桥卢府里,有部分迁居程集新街、容城等地;二房闻琳居廖桥五大户,有部分迁居监利县容城镇;三房闻瑞、四房闻光定居廖桥烟墩湾,有部分迁居荆州城区、容城、武汉等地。凤公支定居永丰垸南烟墩长滟湖东(今廖桥八组)。
次子应春世系芳公支,定居长滟湖西(今程集镇永联村七组),蔓徙汪桥镇唐家湾(今杨台村一组),有部分迁湖南定居石门县(另有谱系)。芳公支有旦、昂、昆三分支:旦公定居长滟湖西,部分迁徙施南府恩施县(古旧县名。清雍正六年(1728年)由施州卫改置,治今湖北省恩施市,属归州。雍正十三年设施南府治。1912年废府留县。1931年县城区设置恩施市。1983年恩施县并入恩施市),昂公定居长滟湖西,蔓涉曾周村,部分迁徙湖南石门县;昆公定居长滟湖西,后部分迁居容城镇、孝感等地。
恩施市建始县屯堡乡,有从监利迁出者,始祖仕秀公大概为朝宗公支,约四百多人。妥否待查。
发昃公支:
长子应广世系。明派三支:明祯、明祥、明翔。明祯、明祥两支迁居火把堤赵夏村(属容城郊区红城乡)。明翔支生有二子:长子珪公定居唐家桥,部分迁居四川成都、程集新街;次子魁元迁徙今潜江市龙湾镇李家咀村唐家湾。
次子应龙世系。明派两支:明宗、明魁多数居罗家桥,部分迁居监利容城、荆州。
三子应虎世系。明派三支:明凤自监利河泊迁火把堤再迁徙石首市万遇曾家湾;明凰自河泊迁鹅鸭咀后分迁石首市顶江洲;明麒自河泊迁唐家洲后迁徙乌棱湖再迁徙竹棋桥南斯州,禧祖迁裴家铺腊树园,现居周老咀镇中岭村八组。
唐朝臣 监利唐家港等地之祖
唐朝臣,仲贵公次子,字克忠,生于元大德十一年丁未(1307年)五月十二日亥时,卒于明洪武十九年丙寅(1386年)六月十四日巳时,寿八十,妣李氏,生于元至大元年戊申(1308年)八月十四日巳时,卒于明洪武十八年乙丑(1385年)十月二十六日巳时。 生子四:发德、发福、发升、发广(沔阳谱为“友德、友福、友升、友广)
公举明经,任四川成都府教谕 ,龙马故后落籍监利唐家港(毛市镇平田村)。其后有迁居监利市坊厢、上车湾镇太平桥、朱河镇下车湾、车埠港、洪湖傍塘湾、小沙口、仙桃张沟镇新里仁口唐彭脑村、石首市绣林办事处路家铺村、团山等地。有星散湖北公安、应城、湖南临湘、巴陵等处者。据薰沐公清同治七年自修本房朝祖、朝宗公谱载臣公五世孙唐缙之子唐璧、唐玺迁襄阳府。
经相、经印 迁沔阳张沟镇新里仁口唐彭脑
经相妣肖氏,经印妣谭氏,相印二公为朝臣公三子友升(发升)后裔十四世孙,迁沔阳县(今仙桃市)张沟镇新里仁口唐彭脑村(原名沧浪里),今有四十来户,二百余人,现又有迁洪湖朱新场、峰口、曹市、潜江等地散居者。
廷香公后裔 迁石首市居地分布
廷香公,朝臣公五世孙,生于明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年)六月十二日子时,其六世孙迁石首居地分布如下:
道烈公,分别居石首市绣林办事处路家铺村,南口镇天星洲村,东落岗村七组,一百五十余人。一部分居湖南华容县先锋村,五十余人、
道谟公支,分别居石首市绣林办事处路家铺村,南口镇朝门台村(唐家桥),约百余人。
道葵公支,一部分居官田湖(东落岗社区八组),约七十余人,一部分居石首市久合垸乡袁家垱村,三十余人。
唐朝俊 监利唐家堡前房之祖
唐朝俊,仲明公次子,字廷秀(一说廷彦),生于元延佑六年已未(1319年)二月二十九日已时,卒于明洪武十九年丙寅(1386年)九月十一日辰时,妣沈氏,生元泰定二年乙丑(1325年)二月初三巳时,卒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四月初二卯时。 生子三:发真、发修、发玄
元末因伪主徐寿辉反叛,眷属俱各逃散,公背负文宝公祖像藏于荆棘中得存其命。为龙马之难后,思明公祖基地堡上前房之祖。俊公于元末乱离中荒于学,困于生,虽艰难万状,卒能保全性命,于破巢毁卵之中独与弟朝佐手足相依,不舍故土,固守金瓯,世守先绪,使思明公经营缔造之金瓯依然而存,并辉煌光大,其功之伟,堪称唐氏百世千秋之尊祖。
其后世主要居唐家堡堡上前房(上车湾镇伏河村),唐家场(毛市镇镜台村、卸市村即唐李垱)、其子发真公后裔有迁监利北口预备堤今网市镇铁庙村者,十来户,五十余人。其十六世祖坤公子孙迁监利龚刘湾(龚场镇秦场六组),十来户,五十余人。沔阳(今仙桃市)杨林尾镇、几十人。还有迁居公安县张家坊村、闸口、黄金口、埠河、杨场等地。详情待考。
唐朝佐 监利唐家堡中房、后房之祖
唐朝佐,仲明公三子,字廷辅,生于元至顺元年庚午(1330年)六月十八日已时,卒于明洪武十三年庚申(1380年)八月初三午时,妣陈氏,生于至顺二年辛未(1331年)九月二十二日辰时,卒明洪武十二年己未(1379年)八月二十日巳时。 生子二:发朝、发亨
元末龙马之难后,公与兄朝俊相依为命,共克苦难,坚守祖业,为堡上中、后两房开基之祖。其孙长子发朝之子应祺后裔主要居濯缨台近处堡上中、后房,其孙次子发亨之子应礼后裔主要居后港(堡上后房),其后有蔓徙监利三州镇、毛市镇双桥村,分盐唐家剅村、新沟、周老嘴、红城乡鸡鸣铺、新兴垸,洪湖螺山镇铁牛塘村(约两百人)、石首调关镇调关,东升镇滑家垱村(约两百人),四川省奉节县闸口镇渡口村,安徽镜台等地者。
唐道贵 建始县官店镇石斗坪村(唐开荒)始祖
唐道贵,生卒不详,根据其母生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推算,大约为康熙三十年(1691)前后的人,为思明公十六世孙,朝佐公次子发亨公十一世孙。康干时期建始县应清王朝招民垦荒之策,有大量百姓流入建始垦荒而居,道贵公疑因此而迁徙建始南乡唐开荒,即今建始县官店镇官店乡石斗坪村唐开荒。唐开荒这一地名即因贵祖落籍于此垦荒置业而得名,据传,贵祖于此挽草为记,跑马为疆,圈定了长达十里,宽约三里,一千多亩的山地一块,土质优良,宜于耕植,尤可作瓦,为后世子孙开创了安身立命之基业。惜今此地尚存几户唐姓人家留守故地,大都迁往镇、县及其他地方。道贵公妣郑氏,生五子:有泰、有光、有于、有财、有亮,唯长子有泰之裔、四子有财之裔得以传承至今,历时二百多年,传十二代(至“方”字派),人口近五百。
本支系曾于2008年(戊子)由忠宪、良彪、良坤、良松、敦儒、崇山等人倡导参与修谱一次。历史上恩施建始唐氏曾与监利老家有过联系,其派序与监利派字“修道有敬承,祖传忠良,敦崇善方”完全相同。
唐朝光 监利高大桥之祖
唐朝光,仲清公次子,字觉宗,邑庠生,生卒未祥。子:发敏,
元末龙马之难后其胞兄朝魓迁京山天门口唐家楼,公为避元乱迁徙落籍监利高大桥(今监利红城乡古江村旧名古江岭),为高大桥开基之祖,总共约一万余人。后世现有徙居监利太马河(红城乡太马村)、裴家铺(监利裴家铺村)、唐牌坊(监利红城乡杨新村)、马铺(监利容城镇马铺村)、章华港(石首市)、普济镇(江陵普济镇)、湖南汉寿县鸭子港镇联红村(二百余人)、四川奉节县兴隆镇方洞村等地者。
唐氏子孙繁衍播迁外省市县录
思明公自宋末迁居监利怀义以来历近千载,代远年湮,社会动荡,世事变迁,唐氏人口繁衍播迁,纷繁复杂,聚居一地有长达六七百多年者,有三四百年者,有一二百年者,有几十几年者,人口有多达几万,万余,几千几百几十不等,距离远近悬殊,随着时间的绵延,与祖籍地渐行渐远渐疏,不几代便失宗孤处,自己难以寻祖,族人难以寻亲,实可叹也!诫后世教子孙者第一要务当知其根本来源,切不可忘祖失宗,如雁失群,势孤力单。以下所述,也只仅就已知聚居既久且众者概述之,至于枝分派析自个迁出代远年湮侯考待查者,不可胜数,难以尽录。
唐朝魁 湖南衡阳常宁始祖
唐朝魁,文进公之孙,仲华公长子,字占一,生于元元真元年乙未(1295年)八月十五日午时,卒于元至正十六年丙申(1356年)六月四日巳时,妣朱氏,生于元元贞二年丙申(1296年)三月二十五日子时,卒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年)九月初三日巳时。其后世监利谱无载。
元末因龙马之故,与弟朝伟迁居湖南衡州府常宁县(今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县)阳田寺(今青竹寺)。因时局诸因所致,久无联系。笔者于2012年10月从中华唐氏宗亲网寻得信息:据常宁唐氏1995年七修族谱收录人丁26300余口,其中朝魁公后裔22000余人。为避元末之乱,朝魁公携寿、富、贵三子及胞弟朝伟自湖北监利迁常宁阳田寺,后迁坡田寺,落籍常宁,世代繁衍,丁旺族望。朝魁公为常宁唐氏开基之祖。朝伟公后裔居常宁冲里,人丁300余口。朝伟公为常宁冲里唐氏始祖。详载湖南常宁族谱。
2014年1月8日补记:寻访衡阳唐氏宗亲
就在本文《思明公脉下子孙分布于迁徙》已定稿,首卷即将付梓前,常宁市罗桥镇东桥村十五组32岁(1981年出生)的小伙唐绍雄从中华唐氏宗亲网上看到我写的《湖北江汉 唐氏一族》一文后,得知同属思明公后裔,元旦前夕电话联系我们,寻亲夙愿一拍即合,二0一四年一月三日我(唐敦林)(仙桃唐场)、唐善财(仙桃杨林嘴)、唐良臣(仙桃沈湾)、唐敦楷(监利唐堡)一行四人,分别从武昌(敦林、善财)、岳阳(敦楷、良臣)出发,坐火车于当天下午三点到达衡阳站会合,唐晓(敦林之子)所任职的武汉东风本田公司管辖的衡阳东风本田4S店门市部经理1982年出生的小伙钟光泰亲自开车接待我们,并陪同我们一路寻访,历时三天,往返常宁周边市县,寻找到了朝魁公迁徙到常宁后其子孙繁衍分布的地区和名胜阳田寺、父子桥、培元塔,查阅了常宁、归阳的族谱资料,收获颇丰。
三日晚到达罗桥镇和群村十七组,63岁的唐武成、58岁的唐运成宗亲向我们讲述了常宁唐氏的分布概况及一九九五年七修族谱的情况,并在运成家共进晚餐,饭后武成在他家摆出糖食果类十分热情的邀我们品尝,虽然时隔千年,相距千里,素未平生,但祖宗的血脉让我们亲如一家,难以言表。晚上常宁市唐氏理事会会长、常宁市组织部部长唐谋利邀我们在市帝煌大酒店住宿,共叙宗族亲情至夜深。
四日上午新河镇柏洲村上洲组,年逾七旬的贵公裔孙唐礼纯接待了我们,带领我们寻访了位于新河镇郊湘江之渚山水秀丽的阳田寺遗址,走访了由阳田寺迁入邻近新河镇新长村的新建组,即坡田寺,该组50多岁的唐绍华老人向我们介绍了移居此处环山而居的五十多户唐姓人家,讲述了位于此处的“父子桥”的故事。接着,参访了建于清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系八角七级楼阁式砖石宝塔—培元塔。塔身砖木结构,高达39米,底层边长6.15米,东南西北四方分别刻有:“迎紫气、培元塔、挹青云、洪昌至”的门额字样。该塔是常宁魁祖十六世孙训方义渠氏由鄂藩陟升安徽巡抚兼提督军门(正二品)时倡议并捐资建造的,2002年被湖南省政府定为省级保护文物。四日晚十点到达祁东县归阳镇湘江村寿公裔孙所居之地,唐顺元、唐检和、唐元生宗亲接待了我们,起初疑惑我们的行踪,不大愿意接访,后一经核对族谱,知道原本一家人,态度大转,并共进晚餐,千年一晤,喜不自胜,感慨万千。为了感谢祁东县唐氏理事会会长帮助我们联系上了归阳唐氏宗亲,当晚十二点赶赴祁东县城,五日上午会晤祁东县唐氏理事会会长唐见好(属晋昌唐人),我们也很感谢湖南省唐氏理事会唐德绵会长在我们寻亲中给予的帮助。本来打算返回常宁蓬塘乡桐塘村寻访朝伟公后裔所在情况,但良臣叔家人来电催回,敦楷弟也向我提及担心小钟公司有事不便,限于时间及如此原因,中午驱车到达衡阳,购票返程,虽憾于没面访伟公之裔,但仍深感满意而归。
朝魁公,祖籍湖北监利唐家堡(今监利县毛市镇唐堡村),为监利始祖思明公五世孙,曾祖开泰字秉阳十三郎,妣简氏,子一:文进,祖父文进字绍先,妣李氏,子二:仲华、仲宣,父仲华字美玉,妣周氏,子二:朝魁、朝伟。(常宁谱载为:曾祖十四郎,祖父文海,子三:仲荣、仲宣、仲华,父仲华。与监利谱载有别,但查祁东祁阳寿公之裔五修谱中所载清光绪三十一年五品衔十八世孙唐敏前所写《源流叙》与监利谱完全相同)思明公三子:开泰、开运、开国,开泰字秉阳十三郎,子嗣如上所述,开运字象干十四郎,妣李氏,子二:文海、文星,开国字治庵十八郎,妣周氏,子二:文光、文宝,文海字怀东千七郎,妣王氏,子一:仲荣,文星妣李氏,文光妣何氏,其迁徙子嗣不详,据传在湖南汉寿、石门等地有其后裔。文宝字有德千六郎,妣左氏,子五:仲富、仲贵、仲隆、仲明、仲清。(详见前五代世系图)
元末1351年8月因徐寿辉、邹谱胜等人于湖北蕲春聚众起义,后倪文俊、陈友谅起兵湖北沔阳(古时监利曾同属沔阳),史称天完红巾军起义,至正十三年(1353年),元军围浠水,徐失败,徐避入黄梅山及沔阳湖中,寇借“龙马”之故,掠财毁舍,鸡犬不宁,族中人称“龙马之乱”,唐氏三、四、五代举族纷飞,避乱四方。
朝魁公携子发寿、发富、发贵及弟朝伟徙居衡阳常宁县阳田寺(在今新河镇郊上浯洲与下浯洲之间,湘江之渚),后更名荐福寺、一说青竹寺,明洪武年间改为浯洲寺,并移建钴鉧庙旁,在下浯洲之上,今新河镇镇郊。不久,又迁邻近地坡田寺,今新河镇新长村新建组。后子孙绵延常宁市镇乡村及周边市县、省外、国外,至今已历六百余年,传二十一世(至”谋”字派)人口逾五万。寿、富、贵三公有河东“三凤”之称,其子孙主要分布:
寿公世系:
寿公随父迁衡阳常宁后又徙居祁东县归阳镇对河祁阳县唐家岭。此处风水俱佳,北靠衡阳,南极潇湘,田畴宽广,地产丰饶。丁旺齿繁,人才辈出。六百余年,传二十四世,人口两万有余。常宁与祁东虽仅一县之隔,但与富、贵后裔从未合修族谱,就是寿公之裔同在归阳一地也支分两派修谱,我们当天(2014年元月3日晚十点)到访时,两支人的代表唐顺元(归阳镇动物防疫站)、唐检和(归阳镇湘江村原书记)、唐元生(湘江村州上组)都在场,但他们并不知同属魁祖寿公一脉,事先并向我们说明他们不是一唐,但我们一看谱序,原来完全同宗同族,他们既尴尬又恍然大悟,真是奇也怪哉!
寿公子二:仁可、仁美,仁可子二:昌公、通公,仁美子二:治世、法铭,昌公子二:泰、诚,通公子二:锳、荣,法铭子一:海,治世子一:唐甲。四支居祁东、祁阳,系两祁之旺族,1746年第一次曾合修族谱。此后昌公、通公、法铭三大世系合修族谱,现已五修族谱。治世支单独修谱,现已五修族谱。
昌公、通公、法铭三大支系:
此三房主要繁衍生息于祁阳黄泥塘镇唐家岭及周边地区,所以更团结,长期合修族谱,也有分布于祁东及其他县市的。至2006年6月五修时,共收录人丁一万五千六百四十六人。三大支系主要分布:祁阳黄泥塘镇唐家岭一万余人,祁东县归阳镇一千八百多人,衡南县两百人左右,常宁市大堡乡六百人左右,祁阳黄泥塘镇四百人左右,潘市镇龙潭村七百五十余人,白水镇五十余人,进宝塘镇四百人左右,祁阳县八宝镇五百左右,还有祁东河洲、湖北、云南等地难以收录。据2006年6月五修对鸿丁统计:昌公房9488人,通公房4486人,法铭房1588人。各支房详细聚居地祁东祁阳《唐氏五修族谱》一百五十六页至一百六十二页有记载。
三房现已五修族谱,堂号三多堂,意即福多、财多、人丁多。第一届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年,昌、通、治、法四房合修,由列光、云秋、缉光、酉山等二十三人组成理事会。第二届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年至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由昌房主修训规至员氏、通房主修先松秀林氏、法铭房主修先日日贞明氏等一百一十二人组成理事会。第三届清光绪二十三年辛丑(1901)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昌房主修敏果、敏均、德和,通房主修德培,法铭房主修训庄、敏家等一百五十一人组成理事会。四修人员资料失考。第五届2005年乙酉年春至2006年丙戌年秋谱成,由常务理事会主理全局,主任唐炳元,副主任唐中智、唐谋良、唐国荣、唐全贵,常务主修唐显阳、唐显平、唐显国、唐合涛、唐铁生、唐元生、唐德球、唐刚柏、唐建国、唐竹青及委员、昌、通、法铭各房理事共一百九十二人。
字派:魁、寿、仁、昌通治法、泰诚锳荣海法、文、尚、( )、宗、万、一、时、三、正、成、先、训、敏、德、贻、谋、合、显、亲、光、裕、尊、荣、运、逢、隆、盛、代、立、宏、勋、嗣、敬、梧、培、杰、嵩、浩、钰、诗、颂、梓、笙、群、圣、国、扬。
族中名贤:
唐训光 十七世孙,光绪贡生。
唐秉国 光绪三十年选用知县 。
唐敏前 十八世孙,大清五品衔。
唐敏悟 十八世孙 邑庠生 五品衔同知衔。
唐合舜(1942–) 广州军区某师师长。
唐国亮(1930–) 青岛北海舰队师长。
唐显文(1965–) 衡阳市建工局党委书记、局长。
唐双喜(1962–) 祁阳县教育局局长,
唐 麟 衡阳市二中校长 。
唐谋生(1938–) 南海舰队防化技术室主任、海军专业技术大校、1988年被邓小平军委主席授予上校军衔,高级工程师、技术五级(正师级)曾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接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事迹编入《中国世纪专家传略》(三)。
唐国卿 祁东二中校长。
唐华山 衡阳财政局副局长。
唐芝兰(女)(1970–)企业家 祁东县政协委员。
唐水清 长沙市六中校长。
唐忠诚(1932–) 吉林省军区司令员、守备十师师长,在中苏边境守边十八年。
唐国高 祁阳职高校长。
唐鹏飞 祁阳镇宝塘镇镇长。
唐新秋 永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
唐儒生 祁阳黄泥塘镇医院院院长。
唐桂生 解放军87430部队团长、衡阳盐务局局长。
唐凌奇 株洲大学副教授。
唐中华 中航总公司处长。
唐合景 云南耿马县公安局局长。
唐耀东 中国银行武汉分行科长。
唐延龄 祁东县水利电信局局长。
唐合涛 祁东县人民医院院长。
唐光继 解放军54259部队排长、卡山战斗一等功英雄、革命烈士。
唐建成 南昌大学教授。
唐炳元 祁阳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唐春元 祁阳城建局局长。
唐云生 怀化303国防工厂厂长。
唐 勇(1977–)广州市财政局主管财政投资控股。
治世支系:
治世之子唐甲,唐甲三子:琥、轩、科,琥、科二公迁泥江桥一带西州河边,轩公四子:尚鉴、尚錀、尚钦、尚锃,分布于祁阳县城及部分乡镇、祁东归阳镇、归阳青丰村狮子脑、唐家岭新义村排塘、茶亭村鸡子铺、归阳前进村、归阳青丰村鸭婆塘、猪婆冲、唐家岭乡渣山头三亨、新塆垣五、六、七组,柞树坪、杨丝塘、瓢塘村长塘、新义上仁步堂、归阳红光村檀子冲、幸福村老屋皂、进宝塘镇泥江桥漆家垣、祁阳县黄泥塘镇关峰村唐家垣、油子园等地,人丁兴旺,业绩辉煌。至今传二十二世(至“传”派),人丁一万四千余人。现已五修族谱,一修,清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年,寿公之孙昌、通、治、法四房合修。二修,清同治七年戊辰年(1868)。三修,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年(1905)。四修,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年(1933)。五修,2000年庚辰年。
字派,历届族谱辈次:
一修、二修:祖、寿、仁、治、甲、甲子、轩、尚、宗、万、一、成、三、正、允。 三修、四修:开、学、启、圣、序、世、传、国、朝、康、江、西、监、利、楚、至、代、达、荣、昌。 五修族议:继、有、尊、祖、君、功、勋、常、荣、耀、续、延、文、武、臣、新、民、大、吉、祥。
辈次排列:祖、寿、仁、治、甲、甲子、轩、尚、宗、万、一、成、三、正、允、开、学、启、圣、序、世、传、国、朝、康、江、西、监、利、楚、至、代、达、荣、昌。
富公世系:
子二:世昌、世喜,
长子世昌:率子孙世守祖基坡田,今新河镇新长村新建组,尚有50多户,200多人居于此。子二:文恭、文敬。文敬无传。文恭子三:添荣、添富、添震。其宅前有溪属孔道,深不可测,公率三子伐石鸠工,刻期一夕,婺砌而成,行者赞曰:父子桥。后添荣公徙居杨木(即珠梓乡杨明岭),添富公徙居梁木(即珠塘乡大梁木),添震公徙居青木(即新河镇青木山),丁旺族望,人称“三木”,又号“三马”,一时传为佳话,流传至今。各房各支,绵延扩展,现聚居地遍及常宁新河、双坪、江河、珠梓、湖塘、兰江、桐黄、珠塘、正桐、板桥、太坪、城关等十多个乡镇及其他县市、省外。人丁一万六千余口。
次子世喜:迁徙耒阳市的关山,即今耒阳市西哲板区集贤乡庙下村。具体分布及人丁尚未查清。
贵公世系:
子二:世期、世荣
贵公分居扶冲(今常宁市珠梓乡八正村刘家岭组内),原居屯田所,后弃屯入民。子二:世期、世荣,明朝初年,世期支添华公迁常宁北矮岭(今新力乡境内),世期支添逊公派衍于常宁北白面石(今柏坊镇双白村内)。世荣祖则迁居常宁县东衡头乡的官坡,明永乐年间由常宁迁耒阳,不久又由耒阳返迁常宁,仍归官坡故宅,现在贵房全支已发展至5800余人。
唐朝伟 湖南衡阳常宁始祖
唐朝伟,文进公之孙,仲华公次子,字卓人,生于元大德二年戊戌(1298年)六月初七日午时,卒于元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年)八月十二日卯时,妣氏、生卒不详。后不详, 沔阳谱载生子一:曙(监利谱载后失考)
元末因龙马之故,与兄朝魁迁居湖南衡州府常宁县(今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县)阳田寺(今青竹寺)。后因外迁失去联系,在朝魁房三修族谱时,仍不知居于何处,人丁多少,四修时云亭、德鳌诸公才寻找到其后裔居地,在常宁县冲里,今常宁市蓬塘乡桐塘村,人丁仅只百余口,此前四百余年秦越相视,一旦雍穆,亲切万分。现有人丁300余口。
富公、贵公、朝伟支修谱与字派
朝魁、朝伟两公迁常宁后诗礼传家,人丁渐众,尤其是富公支“三马”名噪一时,第六世宗峣公诰封四品,官居南京东城兵马指挥使。至第十世尚未修谱,明正德十二年(1517)六世祖宗阳公恐宗支混淆,有意创修,但人丁不繁,只将富祖一脉上记五代及自身而下,罗列汇草,刊刻石碑,未能成书。魁祖富、贵支现已七修族谱。堂号本源堂,意即有本有源,远祖近宗支派繁衍脉络明晰,堂堂正正晋阳唐氏之裔。
一修,清乾隆十年乙丑(1745)年春至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年。由仪万、学山两公主理,开局于石栏山庵,又名石头庵、世儒堂(今珠梓乡八正村),在石碑基础上查考罗列,不惮险阻,亲过洞庭,赴湖北监利寻访故址,追溯源流,自唐而明,以莒国俭公为始祖,仿欧式而谱之,记富祖一脉,收人丁数百,关山世喜与寿、贵支均未参加。成书十五册,五人参与其事,为常宁唐氏首创族谱。
二修,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年阳月至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年春月。由汝嘉、梦翼诸公主持,仍集于石栏山庵,以富公添荣、添富、添震三房为主,邀耒阳关山世喜房与贵祖矮岭、白面石的世期房合修,寿祖支人多丁众未能合修。成书六十册,四十五人参与其事。
三修,清道光六年丙戌(1826)年六月二十二日至道光七年丁亥(1827)年季夏。由松溪、仙樵、瑶圃诸公主持,仍以富祖房为主,贵公居衡头世荣房与居白面石世期房添逊支合修,居矮岭的世期房因谋合不果没参与。谱局仍设世儒堂,收丁三千余口,成书120册。
四修,清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年腊月至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清同治初年,十六世孙训方义渠氏以孝廉闻名起家,官居安徽巡抚,正二品,名震四方,又有启虞、训高、训邦、蒸云、敏兴皆诰封五品以上官员,唐氏族威鼎盛,家声远振。咸丰十年(1860),义渠中丞公于湖北藩司任内驰书族长,倡导四修族谱。此时,城西家庙已经建成,于是钜之、文辀、冠山、步岸诸公于咸丰十一年会集于城西家庙,商定四修族谱。当时居虎头、冲里、唐家湾、桐木冲、燕泥塘等地唐姓均在议修族谱,他们脉络已分,源本合一,于是商定居住在常宁的唐氏以就近不稽远的前提合族大修。将居于虎头的朝尊公支、冲里的朝伟公支一并编入,并邀万一、富叟、成万、祖、驿等五支合修。谱序中写有“朝魁、朝尊、朝彦(失考)、朝伟为同胞兄弟”的文字,历时两年谱成,参与者156人,收丁万余,大显常宁唐氏紧密团结之势。
五修,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八月至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年五月。族中父老名宿光绪十七年春祭毕,于家庙集会商定五修,共推敏真为总修,准经为主修,其余编修、督修等共249人,办公于城西家庙,收丁范围仍与同治谱相同,男女丁共计9377人,男丁6175人。成书185册,每册除卷首卷末外,其余七十卷,五十人颁谱一套。
六修,民国十二年癸亥(1923)年九月九日至民国十四年乙丑(1925)年四月二十八日。在族中前辈于民国十年、十一年两次提议下终于决定六修族谱,推诗杰为总修,士骏、鼎勋、壬甲、敏钦、传仁等为主修,576人参与其事,两易寒暑谱成,收男丁7627人,其中添荣房1749人,添富房2463人,添震房573人,贵房1618人,世喜、朝尊、朝伟、富叟、万一、成万、祖、驿支共1224人。印书211套,首卷三本、卷末一本,其余66卷55本,男丁50人颁谱一套。
七修,1993年癸酉年四月十二日至1995年乙亥年。九十年代初各地大兴修谱之风,礼槐公首先发起,邀集有关族人于1993年4月12日在城南伯凡家召开首次会议,决定七修族谱。名誉总纂礼槐、总纂特凡,共七卷,分卷分人负责,500多人参与其事,收丁范围与六修基本等同,此次最大特点是体现男女平等,女子入谱,并有相应的简介。收录男女人丁26300余人,男丁14199人,女丁12181人,录县、团级干部44人,副教授以上科技人员53人,历时两年谱成。
字派,光绪十九年(1893)就制定了四十字字辈:“朝官世文 添宗万年 国选德立 有志成先 训敏诗礼 谋绍忠贤 典章垂后 孝弟光前 家声丕振 遗泽式延”。后来续谱时又有改动,七修时又定为56字:“朝官世文 添宗万年 国选德立 有志成先 训敏诗礼 谋绍忠贤 典章美善 法制周全 家声远振 福泽长绵 永言惟则 来许能延 兴旺发达 枝茂根联”。
名人贤良:
唐宗峣 魁祖六世孙,诰封四品,南京东城兵马指挥使。
唐成珀(1649–1714),贡士,曾授修职郎、武英殿校录、兼四库馆分校,后任常宁县教谕。
唐先官(1777–1832),字农圃,国子监生,诰赠通奉大夫,子五,长训文,从九品,次训彦,早逝,三训立,蓝翎尽先守备,四训门,军功五品衔,五训高,赏戴花翎盐提举衔,安徽侯补知府。
唐训方(1808–1876),字义渠,魁祖十六世孙,清道光庚子(1840)科举人,拣选知县,历任湖北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安徽巡抚兼提督军门(正二品)、随带加一级,妻刘氏,封一品夫人。长子镜心,以军功候选知县,分发广东寻晋知府,加道衔,广东侯补知府,赏戴蓝翎,赠荣禄大夫,钦加五品衔。次子敏真,兵部国驾司主事,迁郎中,侯选中书科中书,三子准经,监运使衔,侯选通判,湖北侯补知府,四子敏正,以荫为光禄寺署正。
唐训高 字仰之号岳渠,同治年间因军功授太平府知府,安徽尽先补用知府,盐提举衔、候选训导,子三,长子敏湘授五品衔侯选通判,次子敏泮国子监监生,三子敏淮县学生。
唐训芝(1831–1889),官名蒸云,诰授武德骑尉蔚轩先生,曾入义渠帅师讨贼,擢升前队先锋,官至花瓴守备,授湖南永绥协芭茅坪守备,保靖右营守府。
唐训邦 道衔湖北黄州府岐亭同知补用知府加五级
唐启虞 副将衔尽先参将。
唐敏兴 副将衔尽先补用参将加一级。
唐敏智 号哲甫,前清以军功授五品衔,父启虞清授武功将军,母胡氏、继母李氏封夫人
唐仪万 名有度,字仪万,别号阔亮,国学生,族中名师,首倡创修族谱。曾祖尧明举乡饮未赴,祖际浚邑庠生,父皋字六凯,考授州司马。子志达,字尊三,补弟子员,授徒于家,游其门而成就者甚众。二子志遂字越六,别号郊亭,考授州同,三子志述号修明,授州同。
唐诗程 号云亭,清庠生,光绪年间适统军江右的族人稚甫先生军营,居幕下,后以军功劳绩提补守备,加五品衔。
唐氏三绝:即唐牧六(1875–1937),唐虞九(1877–1942),唐省三(1879–1938)三兄弟,他们是唐训方的曾孙,牧六通经史古文,开馆授徒,有名望。虞九工书法,功力炉火纯青,闻名国内。省三精于中医学,闻名四方,研制的“万应神曲”称为“济世灵丹”。
唐 邺(1906–1932),字礼度,号又衡,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后任国民革命军上尉连长,1932年殉国,少校军衔。
唐谋春(1954–)海军桂平机场参谋长、南海舰队管理处处长。
唐治生(1946–)常宁县农委副主任、林业局局长。
唐秀山(1932–)新华社高级编辑、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了望》周刊国际编辑室主任。
唐礼槐(1928–)曾任常宁南阳乡长、松柏镇镇长、荫田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政法委副书记。
唐初生(1942–)毕业于解放军后方工程学院,曾任解放军后勤部十九分部基建营房处处长,上校军衔,正团级。
唐元生 曾任空军第二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主任、田阳机场政委,上校军衔,正团级。
唐日新(1949–)中央宣传部宣传信息员,湖南省宣传部研究室副主任、正处级研究员。
唐嵩湛(1927–)曾任湘潭电力中学校长、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湖南省高级教师职称评委会评委、省重点中学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唐应栋(1927–)厦门大学毕业,曾任福建省长丁县团委书记、龙岩市团委书记、龙岩市教育科长、市委统战部长、市委副书记。
唐清生(1953–)1975年全国劳动模范,郴州玻璃总厂工程师、厂长,郴州市人大副主任。
唐建国(195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南工作联络处办公室主任,正处级,高级经济师。
唐贤容(1933–)中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科研、教研室主任,著作颇丰,著名冶金科学家。
唐贤达(1963–)解放军成都军区企业管理局局长,大校军衔、正师级。
唐朝伟之子唐曙 后世居沔阳县通海口中立垸
唐曙,生于明洪武三十年丁丑(1397)年五月十四日丑时,卒明天顺五年辛巳(1461年)九月十八日卯时,妣赵氏,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六月二十五日申时,卒于明天顺五年辛巳(1461年)三月二十七日亥时。(笔者注:生平年月与朝伟公生平年月相距太大,疑有误,或另有他因,不得而知)
生子二:立公 立忠(长子立公失传)
据沔阳谱载,元末龙马难时,曾逃回祖上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丰乐村,后返回湖北沔南,即三角湖庙湾,为沔西三角湖唐氏始祖。其间子孙流离辗转迁湖北江陵县高家州三十三都高张二庄,明嘉靖十八年江水暴涨冲毁屋基,由荆州迁沔阳西乡陈家河坝北,泰山古刹,遂定居。传至六代孙已有十一人,但其中十人生卒子嗣皆不详,仅只季舜公生子一升瑞有载,而后单传五代,终得以传承,实可叹也!其后世今居仙桃市(原沔阳县)通海口镇中立垸即共和村。至二十四世“敦”字派已四十一户,两百余人。
唐朝京 沔阳之西始祖
唐朝京,仲贵公长子,字明德,生于元大德九年乙已(1305年)九月十三日已时,卒于明洪武十三年庚申(1380年)十一月十八日未时,寿七十六。妣姚氏,生于元大德十年丙午(1306年)三月十二日巳时,卒于明洪武十年丁巳(1377年)九月十五日卯时,寿七十二。 生子二:发兴 发旺
元末明初,战争频繁,兵燹连年,民生凋敝。加之家产龙驹,变祥为祸,族中前晚,各自逃散。元末至正十三年癸巳(1353年),公与妻姚氏,带子发兴,扶老携幼,星夜北迁沔西。行至沔阳西湖,东方曙红初露,微见光亮,于是将发兴称之为“曙”,发旺称之为“亮”,曙公、亮公因此得名。后曙公迁居小河口,亮卜西湖,各立祠宇,烟祀不绝。西湖即今仙桃市陈场镇唐家场之西九合垸,古为一片湖水,无名,因地处沔西,故称西湖,1949年解放后,为开垦荒湖而将九个小垸合为一垸遂名九合垸,并建立了沔阳县九合垸国营农场。沔西虽为僻壤,但地广田腴,风聚灵秀,水育俊杰,人丁兴旺,名士辈出,至今历六百六十余年,传二十二世(至“善”字派),仅陈场一镇人口近两万,唐氏已成沔西强宗大族,沔西已成唐氏望郡。朝京公为沔西始祖,后亮公为唐家场始祖,曙公为小河口始祖,尊朝京公为太祖。
沔西曙公后裔居地主要分布:
朝京公长子曙公(发兴)(1351.6.1—1428.10.15),妣刘氏(1358.8.15–1427.10.15),曙公随父至沔西成年后便迁本镇小河口,开枝散叶,自立祠宇,开基启序。 1988年七修前主要是自修宗谱,世称晋阳堂,与亮公支派序有别,十九至二十一世以 “先训忠良”为主。生子四:应祯、应祥、应礼、应福。
族中名人:唐宗尧(1545–1627),字芝远,曾任北京直棣典史,改授栾城、直阳县正堂,升授惠州、光州知州,除定府正堂,钦加都察院副都御史,赠朝议大夫。其长子唐音(1561–?)明万历甲午科举人,仕北京直定府涿州训导,授监察御史。其三子唐宪(1587–1671)明万历丙午科举人,丁未年会试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壬子年除河南巡抚,加升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其后裔主要分布:
1、应祯公支:
①惠尧支:洪湖曹市天井剅、洪湖府场、洪湖枣子湖、瞿家湾;
②君尧支:洪湖府场胜利村、洪湖三岔河;
③赓尧支:仙桃陈场镇张桥园艺场、剅台村、蔡桥村、小河口、杨林尾镇太阳脑村、通海口老户台、通海口黄金村,洪湖南林口、;
④相尧支:通海口镇唐家桥、陈场镇泗河口村、彭场镇万古垸村;
⑤似尧支:陈场腰河(沈湾村)
⑥宪尧支:陈场沙埂坝村、仙桃胡场
⑦述尧支:陈场富友垸村、通海口镇石垸村;
⑧思尧支:洪湖戴家场镇河坝村;洪湖戴家场、峰口,关庙村,
⑨贤尧支:陈场腰河(沈湾村);沙埂坝
⑩宗尧支:陈场伊湾村、伊湾村罗五台、东升杨三台、剅河镇唐小湖、胡湾村,三伏潭西乐寺村(唐家湾)、红杨树村。
(11)效尧支:陈场腰河(沈湾村)、剅台村、园艺场(张桥),仙桃小南村、仙桃后湖堤;
(12) 尚尧支:潜江总口农场三分场;
(13) 继尧支:郭河镇杨洲村。
2、应祥公支:陈场镇姚咀、杨场、红星、芮湾。
3、应礼公支:洪湖丰口大公村、陈场腰河(沈湾村)、通海口湖口弦州岭村、、洪湖汊河镇水晶村、高潭口、洪湖西湖、黄台村、何咀村、白水湖、滨湖、洪湖新堤。
4、应福公支:迁监利车埠港。
世旻公(1635–1723),妣黄氏、郑氏:曙公长子应祯公五世孙思尧之孙,为洪湖河坝龚家湾唐氏始祖。大约于清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年,由沔西腰河即今陈场镇沈湾村,迁沔南河坝龚家湾,即今洪湖市戴家场镇河坝村,此地地处南林湖口,坝锁灵气,水聚吉祥,环流绕瑞,尽收野猫、陈潭两湖之美,饱览顾潭一垸之秀,足可以渔为生,垦荒而富。公中年娶妻黄氏,早殁,续娶郑氏,喜得科、举、选、魁四子,而后子孙繁衍生息,历时三百余年,人口百余户。
旻公六世孙唐承恒辛亥革命时,曾授上将军衔,任靖国军湖北第一军总司令、滇川黔豫鄂靖国军总司令,赠兆威将军。十世孙唐良智自幼聪颖淑慧,长大锐意进取,曾任湖北襄阳市市委书记,武汉市市长,现任成都市市长。
唐伋公(1665–1741),妣段氏:曙公三子应礼公(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太守)五世孙杞尧之孙,伋公为大兴垸始祖。清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由沔西迁居沔东南大兴垸,今洪湖市峰口镇大公村,曾以唐家渡命名、后更名唐家湾,传十二代(至“崇”字派),历时三百余年,二百五十余户,人口逾千。
沔西亮公后裔居地主要分布:
朝京公次子亮公(发旺)(1359—1446),妣池氏。亮公为朝京公迁沔阳西湖后所生,与父定居西湖,后初名唐家沟、清雍正八年庚戌(1730年)之明、之华二公及族众创建唐市,更名唐家场,今仙桃市陈场镇唐场村。公成年后与曙公各立祠宇,开基启序,此后人口渐众,四面扩展。亮公为唐家场始祖,朝京公为太祖。历来与监利族人合修族谱,民国四年单修一次,其派序十九至二十一派为“先德忠良”或“祖传忠良”,称晋阳郡、横经堂,1988年、2010年两次续谱,其理事长为曙公裔孙良臣公,人们也忽略不计,谱本便统一称晋阳堂。
子:应忠,孙:大仍,大仪(迁咸宁小湖市,妣郭氏,生子三,名讳不详,此一脉失考,实可痛也!笔者敦林慨叹)。重孙:华纹、华绣。纹公生四子:廷茂、廷英、廷华、廷惠,仅茂公一房一线相传至今,英、华、惠三公音讯全无,无处可寻;绣公生四子廷芳、廷兰、廷萱、廷萼,此八房唯芳、兰、萱三公生齿甚繁,财源茂盛,名士辈出,大振家声。
族中名人:超序公志校置田四千余亩,慷慨大义,惠及族众,子孙多贤良,世代邑里富豪。唐承壁(1804–1848),清通政司知事(主管朝廷内外奏章),唐良雄(1911–1987),国民党少将,1946年任南昌市长兼江西省政府委员。
其后裔主要分布:
廷茂公支:潜江金安桥;
廷芳公支:郭河镇杨林咀村、经纬村、陈场镇陶湾村、毛湾、坡场村、洪湖小港、洪湖施家港、曹市,潜江总口农场三分场胡家台
廷兰公支:陈场镇唐小垸(坡场村)、蔡桥村二队(唐八家)、唐场村十队(司马口)、王岭村、张滩村、莫沟村、监利毛市镇、秦场村,天门张港街道、通海口柳李村、仙桃杨林尾复兴、同义村、丰乐村,
廷萱公支:陈场镇唐场村一队(唐家沟)、二、三队(唐家场)、四队(谢家台)及其他各队,蔡桥村四队(菜家桥)、六队(菜园子湾)、七队及其他各队,陈场村、张沟镇前进村唐李湾;
廷萼公支:陈场镇三岔河(张滩村一、四、五队)、段场(坡场村)、王剅(太平桥村)、监利秦场。
朝辅公(生卒不详),妣谢氏,亮公脉下五世孙廷芳公重孙,明朝后期(公元1620年前后),由沔西唐家场东迁杨林咀(今郭河镇杨林咀村、经纬村),初名百石东洲小垸,地处五路河口,路环水绕,故名唐家口,这里龙潭秀丽、林木畅茂、气脉呈祥,遂居焉。朝辅公为杨林咀开基始祖。世代以耕读为业,子孙旺达,历时近四百年,人口已逾五千。
族中名人:唐宜人(1876–1950),谱名燕香,字馨陔,1903年入湖北高等巡警学堂毕业, 1914年在政府第三届知事选考中,考取一等知事,分任山东夏津、津乡、蓬莱知事,历时九年,政绩卓著。
唐仲隆 湖南湘阴始祖
唐仲隆,文宝公三子,字德盛,生于宋景炎二年丁丑(1277年)八月十六日卯时,卒于元至正元年辛已(1341年)十一月十三日亥时,寿六十五。妣蔡氏,生于宋德佑元年乙亥(1275年)七月十五日寅时,卒于明洪武三年庚戌(1370年)三月十五日卯时,寿九十六。子嗣湖南湘阴族谱有载。
元末龙马之乱时,仲隆公携子孙迁居湖南湘阴县正色门出城牛口塅唐家山。几百年来因时隔地阻久无联系,本次续谱,监利唐氏理事会宗亲多次携族谱往赴湘阴,经寻访座谈,查看光绪、民国族谱,最终以老谱所载“湘阴县正色门出城牛口塅唐家山”为重要依据,且数百年来此地唐氏一直居于此,确认湘阴牛口塅唐氏宗亲为我五大房三房仲隆公后裔,仲隆即为其始祖。二0一二年十月,湘阴宗亲唐胜文一行,也携族谱资料,回祖籍监利,表达湘阴宗亲心愿,归宗合修族谱,至此数百年五大房大团圆之梦得以实现,此乃一大幸事。
光阴荏苒,时越元明清,七百余年,子孙绵延,分布于湘阴、汨罗两县内外,主要居于岳阳市湘阴县石塘乡唐家山,湘阴县牛口塅姚家山,湘阴县白泥湖乡楠竹村唐家山,人丁三千二百余人。湘阴原本建有祠堂,也多次续修族谱,时逢“文化大革命”,大破“四旧”,祠堂遭毁,族谱被焚。致隆公以下近十代祖宗名讳生卒失考,实可痛也哉!
至二0一二年才重新续谱,名曰《湘汨唐氏族谱》,根据老人回忆记载,整理了十四世至二十一世(每房世系多少不一),约六、七代人的名讳生卒年月简况。主要有以下世系:一房(350余人)清云公。唐山村(800余人)云生公、克昌公、子云公、克清公、和清公。唐家湾(150余人)正余公。汴塘村(200余人)德明公。新屋组(约100人)凡爹。马王桥(300余人)德友公。敖公祖脉下(约500人):一房先宇公、先厚公,二房培成(德成)公、先信公、德书公、德凡公、德保公、德乔公,三房先寅公、德运公、先良公、德信公、文许公、德安公、德元公、章正公,四房先凡公,德祥公、德颜公、德池公。梁公房(200余人)文圣公、文少公、章里公、文宝公、文显公、德林公、德四公、德六公、文信公、章尚公、文福公。斡公祖(150余人):德畴公、德成公、德乔公、德志公、光宝公、先云公、先圣公、德化公、德才公。一至五房(450余人):姚山一房梓俊、爱清、长保、悟爹、胜华、梓才、细满、冬阳。二房失考,三房四美、东佳、佑成、清连、厚合、必桃、建勋、再福、德明、有清、白桃、爱明。四房德祥,五房如泉。收录了男女人丁三千二百多人。
整理了现正在使用的派字:“永志应新富,支启时兴大,诗礼光先德,文章裕后昆,发祥开鼎象,源远振家声” 。两地宗亲将当今几代人的出生年月进行比较权衡,确定认可湘阴派序中的“诗礼光先德”的“德”字与监沔“敦崇善方”的“敦” 字同属一辈。
唐朝英 湖北安陆始祖
唐朝英,仲明公长子,字育才,生于元至大元年戊申(1308年)三月十二日巳时,卒于元至正十二年壬寅(1352年)九月十五日卯时。妣石氏,生于元至大二年己酉(1309年)七月十六日午时,卒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1362年)冬月十一日辰时。徙居安陆府(今湖北安陆市)吕家滩。后未叙,待考。
唐仲清 湖北京山始祖
唐仲清 ,文宝公第五子,字少白,生于元至元十九年壬午(1282年)八月十六日己时,卒于元至正十八年戊戌(1358年)九月初二辰时,寿七十六。妣严氏,生于元至元二十年癸未(1283年)六月十五卯时,卒于元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年)八月十二日巳时,寿六十九。 生子二:朝魓、朝光
元末因龙马之故,公携妻带子迁徙湖北京山子陵村。公感此处山清水秀,地貌呈祥,更有瑞莲并蒂,遂于龙尾山天门口之西首居之,现名唐家楼。公初易姓王,名潭,称潭公,其子复姓唐,曾为衡州(今湖南衡阳市)教谕,京山教谕。仲清公为京山唐氏始祖,尊文宝公为太祖,其子孙兴旺显达,明末有高楼九栋,良田万顷,九世同居,子孝孙贤。明末清初,为官在朝者、文武兼有,既众且显,数震四邑,名惊皇上,四中进士,十世在朝,累世受封,钦敕“湖北第一家”。有明成化、万历年间皇帝之诏为证。因时局所阻,京山唐氏与祖籍联系甚少,2010年仙桃唐氏续谱,赴京山寻得,并合力于腰河建祠续谱。此前京山唐氏2005年自修族谱,派序为:魁易金三楚,开科第一家。诗书为道本,文学成名达。盛春同天庆,遵章守国法。忠孝传世宝,善良永荣华。现有人口二百余户,一千余人。主要分布于唐家楼、石女山、任家集、熊店、瓦庙集、刘集、刘公台、刘八台、京山县城。还有散居别地,如枣阳等地,年湮代远,人海茫茫,难以理清。
唐朝魓 仲清公长子迁京山
唐朝魓,仲清公长子,字本忠,生于元泰定三年丙寅(1326年)九月十三日巳时,卒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已巳(1389年)七月十四日寅时,寿六十四,妣邓氏,生泰定元年甲子(1324年)二月十三日午时,卒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1393年)七月十三日亥时,寿七十。生子三:奉先 德先 福先
元末因倪文俊起兵沔阳,闻公名,特来召之,公坚避不出,至明太祖定鼎天下,公举明经行修,赐名本忠,授京山教谕,赠御史大夫。子孙贤达,据京山、仙桃谱载:
魓公长子唐奉先(1363–),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科进士,曾任福建监察御史,后迁前军都督府,历封奉直大夫。
孙唐 述(1400-1458) 明永乐丁酉科举人,任顺天府三河县教谕,赠御史大夫。
重孙唐豫述(1424-1485) 字素,明景泰癸酉科举人,初任直隶苏州府昆山县知县,复征为南京、广西监察御史,封奉政大夫,又迁广东按察司佥事。
五世孙唐 杰(生卒不详) 明贡生,曾任解州通判。唐 俨(生卒不详)明成化丁酉科举人,曾任潮州通判,扬州通判,平阳府通判,妻孙氏,敕封安人。
六世孙唐 人(生卒不详) 明任河间府任邱县县丞,敕赠中书舍人,妻张氏,敕封太孺人。
七世孙唐应莲(生卒不详) 明国学生,登副榜,任河南南阳府邓州同知州。唐应运(生卒不详) 明国学生,举人,连登进士,征入武英殿办事中书舍人,封征仕郎,着《白谷山》诗集传于世,妻贺氏封孺人,
八世孙尧臣,进士,浙江绍兴府通判。
九世孙绪昌(1578–1638),进士,任三阳知县,陕西布政,江西都营府。
十世孙景杰,进士,三河县知县。
唐德先 迁湖北枣阳
唐德先,京山庠生,任枣阳教官,爱其山清水秀,造宅于石虎山下居焉,子孙众多。枣阳另有谱载,唐家楼有碑记为证。憾无联系。
唐福先 迁回监利居住(朝魓公三子 监利有谱记载)
唐祖昶 迁重庆奉节(侯查待考)
唐 屹 迁湖南华容 字岳如,号千十九郎,别号华山,贡生,曾任华容学署,迁华容至今七百余年,传二十八代,五千余人,主要分布华容县,岳阳地区。派字(从第十代起使用):熙世崇士启,文宗志愈昌,景运庆先泽,忠孝永有光。 续:祖初传厚道,诗礼一家芳。立德邦惟尚,贤书锡诰章。保大宜敦本,敬修发善良。显荣昭继述,福祚自隆长。此支系据《中华唐氏通谱》二八四页所载,祖籍湖北监利,为思明公后裔。详情有待联络查考。
以上为至今笔者所仅知而录入者,还有大量未知者尚待考录。如:石首、
公安、安陆、枣阳、华容、汉寿、石门等地,有些地名尚待核对订正,因时间、工作及其他原因所限,难以往赴各地考察寻访,深表歉意。
思明公脉下(朝京公子亮公系萱公支)二十四世孙
仙桃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唐敦林 谨 撰
二0一三年八月八日(癸巳年七月二日)于仙桃
上一篇:天门市唐氏源流序
下一篇:宜宾县商州镇唐家山唐氏源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