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RSS订阅

唐家人的

权威信息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族史研究 > 源流寻考

贵州瓮安唐国柱支源流考

贵州瓮安县猴场镇黄金堡唐国柱支系唐氏,据祖上代世相传的字辈,与湖南邵阳唐源支唐氏祖传字辈相同,但却一直未严格按字辈取名,未明何因。那么,这支是否属于湖南邵阳唐源的后裔?笔者综合各地族谱,试图破解这支唐氏的源流谜团,不到之外,恳请批评指正! Sw6中华唐氏网

一、贵州瓮安唐国柱支明国元年经单簿记载 Sw6中华唐氏网

据瓮安唐可萍提供的资料:本支由瓮安县松坪乡(今属猴场镇)金岱黄金堡片区、松坪秦台青池片区、草塘(即猴场)镇小河山龙荫寨片区、银盏镇飞练帽合山片区、余庆县构皮滩镇瓮脚片区等组成。查贵州瓮安黄旗堡(今名黄金堡)民国元年壬子(1912)经单簿(孝士唐学珍,下简称民国学珍簿)序言全文如下: 历系江西籍,其祖人义善弟兄搬移湖广,居住不久,同男良仁又搬至贵州省思南府务川县居住,所生八子分支八房:长房改姓谭;七房搬至南龙府改姓尧,后复回唐姓;一房搬四川;一房搬印江 县地名上塘;一房搬遵义府地名洗马潭;所有三房概住在本县方家寨、还担水、硐门前、谢窖溪、 旧艾坝、鱼子孔后,有一房由此处分支湄潭县所属地双鹅屯,后又分支割麻池、大坝、沙客坝、张 家鞍、方家寨场。祖籍江西,派云:元恩天文朝,应凤国之昌,永正安邦定,刚金守荣华。后续:学廷如可则,培德庆传方,世代家兴旺,福寿齐恒光。Sw6中华唐氏网

瓮安黄金堡唐国柱支世系Sw6中华唐氏网

一世:Sw6中华唐氏网

唐济远:本房始祖。特授四川长寿县正堂,后搬至本县务川所属地名斑竹园。有一子。Sw6中华唐氏网

二世:Sw6中华唐氏网

唐干:济远长子。有二子。李氏:唐干妻。生二子:永仁、永鸣。Sw6中华唐氏网

三世:Sw6中华唐氏网

唐永仁:唐干长子。有一子。曾氏:永仁妻。生一子。唐永鸣:唐干次子。Sw6中华唐氏网

四世:Sw6中华唐氏网

唐正文:永仁长子。生于庚子岁正月二十五日未时,系务川县地名斑竹园生长。有二子。王氏:正文妻。生于己亥岁六月初四日亥时,系务川县属旧艾坝生长。生二子。Sw6中华唐氏网

唐正学:永仁次子。Sw6中华唐氏网

五世:Sw6中华唐氏网

唐国柱:正文长子。生于丁巳年(1677)七月二十七日,系务川县斑竹园生长人氏。后搬至平越府中五所地名黄旗堡。平越府册名唐玉环即国柱是也,殁后葬于本宅后山之阳。有三子。张氏:国柱妻。乏嗣。冯氏:国柱妻。生一子:先绍。开氏:国柱妻。生于丁卯年十月初二亥时,殁乏,葬于所属地名新寨。生一子:若俭。戴氏:国柱妻。生一子:若冰。Sw6中华唐氏网

唐国用:正文次子。生于丁酉年十月二十八日子时,系务川县斑竹园生长人氏。上至黄旗堡后不知搬于何处。Sw6中华唐氏网

六世:Sw6中华唐氏网

唐先诏:国柱长子。乙酉年三月十七日亥时生,系务川县斑竹园生长人氏。一直在务川县斑竹园居住。Sw6中华唐氏网

唐若俭:国柱次子。殁后葬于黄旗堡背后林。有三子:纪、品、绅。Sw6中华唐氏网

唐若冰:国柱三子。生于乙巳年七月二十一日卯时,系瓮安县黄旗堡地分生长人氏。殁后仍在本属地名坝上大塆安葬吉穴。有一子。毕氏:若冰妻。殁后葬于瓮府地名坝上。生一子:俊缨。朱氏:若冰妻。殁后葬于黄平府地名白杨坡。Sw6中华唐氏网

七世:Sw6中华唐氏网

唐纪:若俭长子。 唐品:若俭次子。Sw6中华唐氏网

唐绅:若俭三子。Sw6中华唐氏网

唐俊缨:若冰长子。有三子。宋氏:俊缨妻。系瓮府下司宋堡塆生长人氏。殁后仍葬于坝上过路塘。生一子:名杨。张氏:俊缨妻。系黄府上浪干生长人氏。殁后仍葬于上浪干大田后坎。生二子:汝灿、汝汉。Sw6中华唐氏网

八世:Sw6中华唐氏网

唐名杨:俊缨长子。殁后仍葬于瓮府地名廖家塘大包老。有三子。宋氏:名杨妻。系瓮府下司宋堡塆生长人氏。殁后仍葬于平越府地名张口岩。生三子:元纪、元冰(乏嗣)、元钦。梁氏:名杨妻。系瓮府松坪生长人氏。殁后葬于瓮安府地名新寨。乏嗣。唐汝灿:俊缨次子。殁后葬于坝上本宅后山之阳。有七子:元纲、元政、元勋、元相、元兴、元仕、元亨。宋氏:汝灿妻。董氏:汝灿妻。杨氏:汝灿妻。唐汝汉:俊缨三子。殁后葬于瓮府地名黄家林。有四子。王氏:汝汉妻。生四子:元虎、元凤、元品、元聪。 Sw6中华唐氏网

二、务川唐济远是务川唐祚后裔Sw6中华唐氏网

根据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记载,前四代从唐济远到唐正文,均居贵州省务川县斑竹园。瓮安始迁之祖,则是从第五代唐国柱开始。我们首先看看迁瓮安黄金堡之前的(本房)始祖,即特授四川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正堂(知县)的唐济远。据1841年《道光思南府续志》以及2006年《务川旧志汇编·南园纪事》记载:唐际远,贵州省思南府务川县横担水人,康熙丁酉(康熙五十六年1717)中式第十六名,官河南太康县、四川崇宁县知县,均有政声。通过查阅明清档案四川巡抚硕色于乾隆初年的奏报文件,有如下与“唐济远”相关的记载:乾隆二年(1737)六月廿八日,原任重庆府属长寿县参革知县;乾隆七年(1742)六月十六日,成都府崇宁县试用知县。Sw6中华唐氏网

由此可知:历史上的唐济远大约出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前后。那么唐济远属于哪一支系呢?Sw6中华唐氏网

查《务川旧志汇编·南园纪事》,一篇申静庵(字养元)撰写的《务川北门唐姓祠堂序文》记载:迁婺(注:务川)之始祖,则有明之千总祚公焉。祚公者,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人也,以军出襄行阵,奉命平夷,遂家于此。尽有北门沿河一带之地,子孙繁衍盛极一时。长房迁居 遵义洗马滩,组绶磊落,时有无唐不为官之谣。吾族世聚于斯,亦冠裳世续,有若赠中宪大夫之抡贤公者,有若守南昌之时臣公者,有若宰西蜀荆湖之济远公兄弟者,姑弗细述。Sw6中华唐氏网

文中“宰西蜀荆湖之济远公兄弟者”一句,联系前文,不难看出:贵州务川唐济远属于唐祚的后裔。这里还透露两条信息,一是“济远公兄弟”,说明唐济远还有一兄弟,据务川北门宗亲回忆,名讳叫“唐济忠”。另外还提及官职为“宰西蜀、荆湖”,唐济远曾担任过四川省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知县和四川省崇宁县(今成都市郫县唐昌镇)知县,即所谓的“宰西蜀”,与此吻合。但是“荆湖”的意义呢,据《古今地名对照》一文解释:“宋荆湖,路治江陵,辖今湖南全部、湖北大部及桂北一部。后分南北两路,南治潭州(今长沙),北治江陵,因有湖南、湖北的名称。”不难理解,荆湖即今湖南或湖北。说明唐济远的兄弟在湖南或湖北任过职,由于目前可参考资料有限,详情待考。Sw6中华唐氏网

据贵州务川北门2011年《晋阳氏记》记载唐氏原有八句为:尧帝丹身非等闲,剪桐封弟递相传。山西终州晋阳府,临江新喻过湖南。黄州麻城孝感里,历代迁移到务川。吾家起迹芒兹始,留与后人仔细看。一世祖唐祚,生唐巨文、唐巨和。二世唐巨文,移居务川,生唐再明;唐巨和移居双鹅腾度上坝。三世唐再明生唐文信、唐文礼。四世唐文信住居后街,生唐正奇;唐文礼住居北门,生唐仲奇。五世唐正奇,生唐义、唐善、唐良、唐能;唐仲奇生唐楚裕、唐楚祥、唐楚禧、唐楚福、唐楚禄。务川北门的族谱,属于住北门的唐文礼、唐仲奇这支的房谱,没有住后街的唐文信、唐正奇这 支的后续记载,因此查不到唐济远其名。对比贵州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序言,发现两者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Sw6中华唐氏网

(一) 黄州麻城孝感并非祖籍地Sw6中华唐氏网

务川北门谱序里“迁婺之始祖,则为有明之千总祚公焉。祚公者,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人也。”唐氏原有八句诗中“临江新喻过湖南。黄州麻城孝感里”,里面提到唐祚的祖籍为“黄州麻城孝感”,但是该地位置在湖北,不是湖南,所谓“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翻开川渝黔大部分的家族宗谱,麻城孝感乡几乎都是一个难以绕开的祖籍地名。目前史学界基本认同:麻城正好就是一个移民中转站,麻城孝感乡作为移民出发地,使得麻城孝感乡作为每个家族的记忆保存了下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真实的祖籍地就在麻城。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中记载“历系江西籍”,有一说为移居之前,籍系江西,原籍地址为江西临江府朱市巷,据考或为今江西省樟树市。查阅相关史料,该地名是贵州众多家谱中记载的“江西临江府十字街大桥头朱市巷(也叫猪屎巷、猪市巷)”,即今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临江镇,此为明初江右民系移民皖鄂两省的集散中心,同样并非真正的祖籍之地。 Sw6中华唐氏网

(二) 唐义、唐善兄弟的记载不一Sw6中华唐氏网

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中记载“历系江西籍,其祖人义善弟兄搬移湖广,居住不久,同男良仁又搬至贵州省思南府务川县居住,所生八子分支八房”,务川谱中记载“五世唐正奇,生唐义、唐善、 唐良、唐能”,其中唐义、唐善名字上高度吻合。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记载“义善弟兄”是从江西搬迁湖广,后“同男良仁”从湖广搬迁贵州省思南府务川县;而务川谱记载“唐义、唐善”总共是四弟兄,为务川始迁祖唐祚的六世孙,已居务川上百年,二者矛盾。 Sw6中华唐氏网

(三) 遵义洗马滩唐氏非唐祚后裔Sw6中华唐氏网

其次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中记载八房人中“一房搬遵义府地名洗马潭”,务川谱中记载“长房迁居遵义洗马滩,组绶磊落,时有无唐不为官之谣。”二者记载吻合。在今天的遵义洗马滩,仍有很大一支唐氏,但与唐祚并非一支。这支唐氏为遵义湘川唐氏,据考证祖籍系江西省抚州府金溪县,世代居于上前照大桥头第八都唐家田。始祖唐一元,明朝末年,张献忠军攻陷重庆,四川涪陵人唐象明(唐一元)为避战乱随父入遵义,寓居遵义老城北门外水井湾唐家井。唐一元之妻杜凤鸣,杜凤鸣死后,与夫唐一元合葬,后人称此墓为长奶夫人墓,在遵义洗马滩附近,即今天三阁公园内。(注:另外瓮安县冷家堡有明墓四世七人合葬墓,也被称为长奶夫人墓)。 Sw6中华唐氏网

(四) 湄潭双鹅屯唐氏非唐祚后裔Sw6中华唐氏网

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中记载“有一房由此处分支湄潭县所属地双鹅屯”,务川谱中记载“唐巨和移居双鹅腾度上坝。”二者记载吻合。查湄潭双鹅屯,即今湄潭县马山镇双龙村双鹅屯,有后裔迁往瓮安县平定营镇老虎冲,该支祖坟墓碑上清清楚楚记载来自湄潭双鹅屯,也是属于安珠公的后裔,在湄潭唐氏族谱上有记载。字辈:永亮清朝泽,诗书缵读开,传家敦本厚,锡祚毓英才。这支也并非唐祚一支。Sw6中华唐氏网

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中提到八房分家、湄潭双鹅屯、唐济远等,无独有偶,查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五斗村坳口坝于大清道光十(1830)年,由唐世汉编写的唐氏族谱,也有类似的记载:余籍本自江西宁江府新伊县十字街。麻墀肇感乡,壁山三庙鹅石大丘,麻城孝感,双鹅滕,始 祖下马落业。阅数世派分八大房,各自他适。历自江西八大房人,长房唐朝德,冉氏,生二子唐政 朝、唐政明,迁四川酉阳州忠孝里清溪厚坪坝;二房唐朝林迁涪州凤凰里堂;三房唐朝吉乏嗣江西 未迁;四房唐朝邦迁四川口吃粮;五房唐朝甫住贵州铜仁府;幺房唐朝光在务川县双鹅腾,有唐进 远出仕。字辈:福禄殷朝政,胜天应祖再,庆兴世永昌。里面提到幺房唐朝光下有务川“唐进远出仕”,“济”与“进”谐音,“出仕”即“出来做官”,与务川知名人士唐济远高度吻合,“唐进远”疑为“唐济远”之误写。再查贵州省思南县香坝镇樊家寨唐氏族谱,里面也提到了湄潭双鹅屯,不过始祖等完全不同:唐顺之,江西吉安府太和县人氏,崇祯十二年己丑科会元,持授思南县府,未回江西,殓后葬 于唐家坡,生三子。长子唐德安,分派思南、安化、印江、务川、黄土坝五处落业,唐德安之子孙 唐永长,住平越府湄潭县小地名双鹅腾;次子唐德邦,落于贵州平越府湄潭县处;三子唐德定,落于石阡府遵义府龙泉县。字辈:永升正天文、再兴顺德荣、昌茂之腾应、世发万年春。 Sw6中华唐氏网

分析以上记载,不难发现:各地唐氏族谱,有明显的相互抄袭、东拼西凑、生搬硬套之嫌,同一个地名“湄潭双鹅屯”出现在不同支系的族谱中;同一个支系“遵义洗马滩唐氏”,因为名人辈出,被务川北门族谱收入囊中;同一个名人“唐济远”,因出仕做官,被重庆石柱族谱录入本支系,更被贵州瓮安黄金堡支直接奉为始祖,种种乱象,令后人可悲、可笑、可叹!Sw6中华唐氏网

三、 瓮安黄金堡唐国柱不是务川唐济远后裔 Sw6中华唐氏网

我们回过头,看看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关于入瓮始祖的记载:Sw6中华唐氏网

唐国柱:正文长子。生于丁巳年(康熙十六年 1677)七月二十七日,系务川县斑竹园生长人氏。后搬至平越府中五所地名黄旗堡。平越府册名唐玉环即国柱是也,殁后葬于本宅后山之阳。妣张氏, 乏嗣。妣冯氏,生一子:先绍。妣开氏,生于丁卯年十月初二亥时,殁乏,葬于所属地名新寨。生 一子:若俭。妣戴氏,生一子:若冰。Sw6中华唐氏网

唐国用:正文次子。生于丁酉年(注:1717年)十月二十八日子时,系务川县斑竹园生长人氏。上至黄旗堡后不知搬于何处。要判断瓮安唐国柱是否为务川唐济远后裔,很简单,看看二者的生活年代。唐国柱为瓮安始迁祖,出生年代为康熙十六年(1677),而务川唐济远虽未查到具体的出生年代,但史书记载唐济远康熙五十六年(1717)乡试中举,此时唐国柱刚好40岁,由此说明唐济远大约出生于康熙二十年前后,唐国柱与唐济远为同时期的人,甚至有可能唐国柱早于唐济远出生。在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中记载:唐国柱是唐济远五世孙,世系为唐济远→唐干→唐永仁→唐 正文→唐国柱,如果按20年一代计算,相隔近100年的五代人,高祖与玄孙居然神奇的生活在一起,显然与历史、事实矛盾。若按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世系推算,唐济远已发展至19代,他的生活年代应为明朝万历廿八年(1600)前的人,这与事实不符。如何合理解释呢,其实这一现象比较常见,修谱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编造世系、攀附名人、美化先人的弊端,放弃了对历史的尊重,修谱中冒认历史名人为自己祖宗的比比皆是。由于战乱频繁,不断迁徙,各地姓氏谱牒散佚比较严重,因此在修谱的过程中上代世系失传,不可避免的参考其他家族的谱牒,甚至请人杜撰,互相抄袭,造成鱼目混珠的局面。Sw6中华唐氏网

试想,如果唐国柱真为唐济远的后裔,那族谱里记载的始祖也应该为唐祚,而非唐济远才对。瓮安黄金堡始迁祖唐国柱由务川斑竹园迁来,而恰好长寿知县唐济远为务川人,于是,就把世系接了上去。但修谱者过于粗心,或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没仔细考证两者生活的年代,导致前后年代错位,“高祖”与“玄孙”年纪相当,闹出了乌龙。Sw6中华唐氏网

可能有族人会提出,有无可能瓮安黄金堡所谓的始祖唐济远就是一介庶民,生活在明朝时务川斑竹园,并非清朝时贵州务川横担水担任过长寿知县那位唐济远,二者仅是同名而已,有这种可能吗?然而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明确记载“本房始祖唐济远,特授四川长寿县正堂。”务川唐氏也明确记载“宰西蜀荆湖之济远公兄弟者。”二者所记载的为同一人无疑。(详见唐乙然《贵州务川唐济远与唐际远是同一人吗》一文)既然唐国柱不属于唐济远后裔,即瓮安黄金堡唐氏支系不属于唐祚之后!那么,瓮安黄金堡唐氏支系就不叫济远支,应称国柱支才对,那他属于哪一支系呢?Sw6中华唐氏网

四、 瓮安唐国柱为邵阳唐源后裔Sw6中华唐氏网

贵州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中记载了该支的字辈,这是判断唐国柱源流世系的金钥匙:祖籍江西,派云:元恩天文朝,应凤国之昌,永正安邦定,刚金守荣华。后续:学廷如可则,培德庆传方,世代家兴旺,福寿齐恒光。以上是瓮安黄金堡民国元年学珍簿记载的字辈,支系下族人多能记诵,前后相传,遗憾的是,不知何故,唐国柱的后裔并未严格按此取名,使得考证相互间的关联以及族人间辈分问题困难重重,从流传下来的各先祖名讳中,整理出实际采用的字辈如下:Sw6中华唐氏网

图片1.pngSw6中华唐氏网

唐国柱支基本未采用祖传字辈,从“正(山)”以后,才按后续20字字辈“学廷如可则,培德庆传方,世代家兴旺,福寿齐恒光”取名,传至唐国柱下9至15代,在世的族人有“廷如可则培德庆”七辈。Sw6中华唐氏网

查阅务川县各支字辈,各不相同,但与贵州瓮安字辈找不到任何关联。Sw6中华唐氏网

务川县涪洋镇(北门)字辈:臣汝元昌,绍仕永章,诗文克正,齐祥大光。Sw6中华唐氏网

务川县都濡镇喻家村还担水字辈:前程元之学,文大世燕昌,修德田怀正,道勤国凤张。Sw6中华唐氏网

务川县都濡镇喻家村细高溪字辈:济起夫仕玄扬正。Sw6中华唐氏网

务川县都濡镇喻家村洞门前字辈:开诚原善远,启凤大文明,智崇维国世,仁德耀朝英。Sw6中华唐氏网

务川县都濡镇凉风村字辈:元忠江柏照,碧进海聪林。Sw6中华唐氏网

务川县都濡镇鹿坪村字辈:世大必有如,义定应忠祖,礼先庆在贤,智迪启文武,信值光帮国,仁宏江切虎,才进朝廷士,得依云南楚。Sw6中华唐氏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川渝滇黔唐氏支系繁多,同一区县的唐氏可能属于几个甚至十几个支系,务川并不是所有支系均为唐祚后裔,比如务川县都濡镇鹿坪村唐氏,该支祖上原系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圳上人,甲元授河南省祥符县知县,政绩有声,解甲归里生子五,世彝,世材,世松,世柏,世仁。独传世松公,乃汝先公之三子,于前明永乐年间,由江西迁湖南宝庆府武岗州,仆筑光远寺唐 家河居焉。这就说明,唐国柱从务川迁出,不代表他一定属于唐祚的后裔。Sw6中华唐氏网

那这个祖传字辈,属于哪个支系呢?我们看看湖南邵阳唐源支系的相关情况。Sw6中华唐氏网

唐源:奎公长子。字远之,又宣溯,号盘庵。原籍邑诸。明永乐庚寅年(1410年,1997年四修谱误载为庚壬年)五月初十日午时生,明弘治戊申年(1488 年,原文为成化庚申)十月十五日辰时 殁,葬响龙山。心淡远,性耽山水,初放严父居三里桥,以附郭嚣尘,徙城南黄桑冲今名何家冲,旧宅犹存,勤俭务本,家业日盛。寻徙划船塘,乃复阮唐氏。邹氏:唐源之妻。明永乐庚寅年(1410 年)八月十二日辰时生,明成化丙午年(1486年,原文为庚午)八月十九日巳时,夫妇同葬小塘山。生六子:思贤、思良、思恭、思敬、思聪、思明。Sw6中华唐氏网

湖南邵阳唐源支世系Sw6中华唐氏网

一世祖:唐源(阮奎长子又名唐元)、唐青(奎次子,徒外失考)Sw6中华唐氏网

二世祖:唐思贤(止)、唐思良(后裔徒铜梁)、唐思恭(后裔徒蜀,失考)、唐思敬(止)、唐思聪、唐思明Sw6中华唐氏网

三世祖:唐添铎、唐添荣、唐添华、唐添富、唐添爵、唐添贵、唐添禄Sw6中华唐氏网

四世祖:唐文圣、唐文德、唐文昭、唐文彰、唐文彪(又名唐文池)、唐文寰、唐文聚、唐文瑞、唐文典、唐文松、唐文柏、唐文槐、唐文椿、唐文楠、唐文赞、唐文?Sw6中华唐氏网

五世祖:唐朝补、唐朝杰、唐朝佐、唐朝佑、唐朝初、唐朝祖、唐朝用(徒贵州仁怀,失考)、唐朝聘(后裔徒重庆綦江)、唐朝班、唐朝阁、唐朝闰、唐朝闱、唐朝关、唐朝阅、唐朝闵、唐朝弼、唐朝起、唐朝严、唐朝麒(后裔徒四川宜宾)、唐朝鹤、唐朝坤、唐朝煌、唐朝?Sw6中华唐氏网

湖南邵阳唐源支唐氏祖传字辈:Sw6中华唐氏网

邵阳字辈:源思天文朝,应凤国之昌,永定安邦正,纲纪守荣煌 Sw6中华唐氏网

綦江字辈:元思天文朝,应凤国芝昌,永定安邦正,纲纪守荣华Sw6中华唐氏网

铜梁字辈:元士天文朝,应凤国之昌,永定安邦正,纲纪守荣华Sw6中华唐氏网

武胜字辈:元思天文朝,应凤国之昌,永定安邦正,纲纪守荣华Sw6中华唐氏网

宜宾字辈:元思天文朝,应凤国之昌,永定安邦正,纲金守荣华Sw6中华唐氏网

思南字辈:元世天文朝,应凤国之昌,永定安邦正,纲金守荣华Sw6中华唐氏网

瓮安字辈:元恩天文朝,应凤国之昌,永正安邦定,纲金守荣华。Sw6中华唐氏网

在徒川渝滇黔所有支系流传的字辈中,并非“源”字而是用的“元”字,并非“煌”字而是用的“华”字。另外,四川宜宾、贵州思南、贵州德江、贵州瓮安皆是用的“金”而非“纪”,两字谐音,应该是口传音讹。瓮安支用的“恩”字而非“思”字,字形相近,应是抄传过程之笔误。Sw6中华唐氏网

字辈在研究姓族群落聚居、家族繁衍、迁徙流转、辨析世系、伦理道德、寻根问祖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贵州瓮安黄金堡支祖传字辈二十个字,与邵阳唐源支相同,绝非偶然,理应出自于同宗,无疑瓮安国柱支属于邵阳唐源的后裔。如果将国柱支与唐源支的国字辈按同辈计算,并以唐源为一世的话,唐源支目前已发展到14-22代,唐国柱支发展到 16-22 代,两支的代数完美的统一,如下:Sw6中华唐氏网

 图片2.pngSw6中华唐氏网

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中记载“祖籍江西,后迁湖广,再迁贵州省思南府务川县”。与此吻合的是,六百年前的明朝初年,唐源的父亲阮奎公由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市),迁往湖广省宝庆府邵阳县三里桥(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面铺乡)居住,后人丁日益兴旺。明末清初,为响应清政府的号召,唐源不少后裔踏上了“湖广填四川”的征途,迁徙路线大致先由湖南邵阳迁贵州,再从贵州旱路进入四川东南部和川南地带,此道路甚为艰险,跋山涉水,十分辛苦。查阅史料,仅乾隆八年(1743)至十三年(1748)由黔入川就食者,共廿四万三千余口,五年中经黔入蜀移民人数,平均每年近5万人。其中有的入黔后返回原籍,有的则定居贵州,有的由贵州迁四川和重庆,也有从四川返回贵州的,唐源支有据可查的由黔入湘后裔众多。Sw6中华唐氏网

如重庆綦江《唐氏族谱》记载:唐国旦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岁(1710),离湘入黔于坪越府白泥县在城十牌十甲地名龙林(即今遵义市余庆县龙溪镇)居数载,后返原籍。唐芝斗偕刘氏祖母于康熙六十年辛丑岁(1721)由黔入川,于东道重庆府綦江县安里三甲向家山樟纪河(即今綦江区郭扶镇高青永胜村何家塘向家山)落业。Sw6中华唐氏网

再如四川宜宾《唐氏族谱》记载:唐之玉清雍正三年甲辰岁(1725)四月二十七日由湘经黔毕节入蜀。唐昌锦、唐昌俊、唐昌 钊、唐昌铭于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岁七月二十四日自楚入蜀,兄弟四人落居四川省叙州府珙 县孝友乡八甲曹家营海棠村二社邢家嘴(今珙县曹营乡海堂村二社)。Sw6中华唐氏网

另据湖南邵阳《阮氏族谱》唐源支后裔中“国”字辈之前,明确记载入蜀的有:Sw6中华唐氏网

唐朝用:文彪长子。携妻带子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入贵州省仁怀市。Sw6中华唐氏网

唐凤翠:应干长子。字光华,葬下首祖山艮山坤向。妣胡氏,葬同夫山生子徒蜀。Sw6中华唐氏网

唐凤杨:应德次子。妣胡氏,徒蜀。Sw6中华唐氏网

除了这三人,还有些失考,如:唐添富:思明之三子。唐添贵:思明之五子。唐文瑞:添华之次子。唐文椿:添爵之四子。唐文赞:添爵之六子。唐朝佑:文昭之次子。唐朝闰:文聚之次子。唐朝阅:文聚之五子。 Sw6中华唐氏网

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二百多年前:唐国柱、唐国用祖上从湖南邵阳,迁贵州务川斑竹园落业,两兄弟再迁贵州瓮安,由于路遥遥,人茫茫,亲情阻断,长幼莫辨。除了祖传的二十字辈外,谱牒 散失。鉴于此,唐学珍及同代族人在前辈二十字辈的基础上再续二十字字辈“学廷如可则,培德庆 传方,世代家兴旺,福寿齐恒光”,以理清纲常,并让后裔严格照此取名,确保宗族世系清楚。Sw6中华唐氏网

民国学珍簿因理不清世系,盲目将务川唐济远作为一世祖,在未进行严格缜密的考证下,就进行强行的对接,就像给苗木进行嫁接一样,这一牵强的关联,使后人一直被蒙蔽其中,而真相却被 众人所忽视。今人修谱自当应该摈弃,尊重史料,不可弄虚作假,画蛇添足,徒增笑柄。Sw6中华唐氏网

今瓮安新修谱,据说某位族人,为了让寓居瓮安的族人能够实现认祖归宗的历史夙愿,在这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的驱使下,他进了切割历史的手术室,将自己家谱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换血、拼接、整容,以迁出地务川北门族谱中猎取的“义、善、良、能四弟兄”为切入点,加上丰富的想 象和奇妙的附会,往下接上瓮安黄金堡民国学珍簿书中提到的“八大房”,再经过不知多少代后,终于接上了清初知县大人“唐济远”,从而世系完整,功德圆满,让瓮安的族人找到了源头、找到了“根”, 胜利完成了族人交付的“历史使命”。此后当族人们聚在一起,谈论起始祖并引以为傲时,哪里知道,自己真正的老祖宗已经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被人偷偷换掉了,殊不知,族众还被蒙在鼓里呢! Sw6中华唐氏网

五、 总结Sw6中华唐氏网

综上所述,贵州务川唐济远属于唐祚后代,贵州瓮安黄金堡唐国柱并非唐济远的后裔,而是属于湖南邵阳唐源的之后。Sw6中华唐氏网

但是瓮安唐国柱之上如何与唐源支进行对接,这些现在依然是未解之谜。我们的先祖们,除了相同的二十字辈代代相传,未给我们留下更多有价值的线索,使得我们后人苦苦追索,仍不得其解,或许真相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Sw6中华唐氏网

我们的先祖入黔入川入渝后,自此天各一方,骨肉分离,历史的创伤,时间的伤痕,该勾引起族人多少的隐恨和忧思啊!全国唐氏七百八十万之众,仅四川省就至少有3600个唐姓支系,而二十字辈与我们相同者,不过几千人而已,如茫茫唐氏中的沧海一粟,能够相遇实属不易,说明肯定具有一定的家族血缘关系。先祖们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同时也在考验着我们后代的智慧,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族人团聚。瓮安国柱支唐则君、唐可萍等有识之士,积极 提供资料,全心协助,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克服重重艰难,后裔得以联宗合谱,共叙亲情,上可告慰先灵,下能启迪后嗣。Sw6中华唐氏网

本次合谱,在充分尊重各支现有族谱的前提条件下,实事求是,不盲目乱接世系,不强行统一辈分,仅是将目前联系到的字辈相同的宜宾、武胜、綦江、铜梁、酉阳、思南、德江、瓮安八大房唐氏支系,列入同一本书中,存疑之处,如实记载,交与子孙后代去考证。唐则君宗亲在《贵州瓮安唐氏 21 世纪修谱序》中提到:“今吾等续谱增修,一序族亲脉络之布,二冀后人稽证接力。”唐可萍宗亲《前言》中提到:“我房子孙务必精诚团结,励精图治,突破万难,忠于史实,尊重史料,追溯过去,珍惜今天,创造未来。”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线索被发现,真相终将会大白于天下!Sw6中华唐氏网

本次成功合谱,也提醒着我们后嗣子孙,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奔流向前,此乃大势所趋,如果极个别族人一意孤行,逆道而行,为一己之私,掩盖历史事实,胡乱编造家族源流,实为数典而忘祖之属,沦为不忠不孝之辈,此举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上无颜对列祖列宗,下愧对千秋子孙,遭后人所唾弃,留下千古骂名。Sw6中华唐氏网

文章导航条
  • 分享到:
  • 分享功能关闭
共有条评论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中华唐氏网官方微博

中华唐氏网

欢迎关注我们公众微信二维码

图片新闻

网站基金明细

更多 >> 
    SQL Error: SELECT * FROM `chinatangclub`.`pre_forum_thread` where fid=6 and typeid=20 ORDER BY `pre_forum_thread`.`tid` DESC limit 11

点击排行

更多 >> 

网站简介 | 发展历程 | 联系我们 | 广告招商 | 发展及慈善基金 | 我要投稿

地址:中国 四川 成都. 站长:唐勇 客服QQ:83699863 . 交流群:41675566 投稿邮箱:service@cntang.org

Copyright © 2006-2015 中华唐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05000303号-1

本网声明: 内容源于网络及各宗亲投稿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无意中涉及侵权或含有非法 不健康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改正!谢谢!